知道啥是“工单”吗?江南运河文化公园展示馆(A馆)启动藏品征集

扬眼 2024-11-06 20:45:12

“工单”,上面还写着“挑土”“挑河泥”“拾分”“玖分”等字样,你听说过吗?近期,位于无锡惠山高新区的江南运河文化公园展示馆(A馆)启动了藏品征集活动,与惠山高新区(洛社镇)及当地运河文化相关的藏品如石器、票据、工商老照片、老字号商标、厂牌等,都在征集之列,如果你有可给微信公众号“惠山高新区发布”留言,或送至藏品征集邮箱:3057523646@qq.com。

据悉,在江南运河文化公园藏品征集过程中,赵德康先生提供了多件可以反映惠山高新区(洛社镇)历史风貌、时代变迁的票据、账本、点名册、书籍等老物件,通过这些老物件,可以看到这片土地上人们曾经的工作与生活情况。其中,有一些批工单存根就特别值得说道说道,这些工单存根写着“挑土”“挑河泥”“拾分”“玖分”等字样。

“上面记载的就是工分,我父亲那个时候劳动收入,是使用的挣工分制度。”赵德康介绍道,挣工分制度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期新中国实行的一种劳动分配制度,主要应用于农村地区的集体经济组织中,这一制度旨在通过量化劳动贡献来激励农民参与集体劳动,并据此分配劳动成果。那个年代,工分既是一个人的劳动报酬,更是一个家庭赖以生存的基础,“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这句话道出了工分的重要性。

赵德康说,挣工分的日子里,充满了紧张与忙碌,大家都在积极干活,用勤劳的双手挣来一份份工分。干完一天活后,社员便与生产队里的记工员核对工分,一一记录好,以备年终结算。赵德康说,如今,看着这些批工单存根,仿佛能看见当年你争我赶挣工分的热闹场面,那段岁月虽然艰辛,但也充满了奋斗与希望。按工分计酬的时代,虽已成为历史的一页翻卷而去,属于那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却不会磨灭。

除了这批工单存根,赵德康提供的藏品中还有一些可以反映当时人们工作的物件。两张写着“万新大队中秋产量登记表”的纸张,上面的人名、数字依然清晰、详细,可以看见“总产”“总价”“平均产量”“平均价格”等字样;一本点名册,人名在左右两侧,用“月火水木金土日”来表示日子,用“1”和“0”记录;一张写着“春晚秋蚕”的黄色纸张,记录了具体做了哪些工作;一张1959年冬季桑田肥培管理统计表,上面写着“月日”“压条”“治虫”等内容,这些资料都反映了当时洛社养蚕业的情况。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历史的变迁中,不少老物件已离我们远去,失去了往日的实用价值,但它们见证了惠山高新区(洛社镇)的日新月异,见证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社会进步。它们不仅是过去的回忆,也是文化的根脉,让我们从这些老物件中传承历史,展望未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建波

校对陶善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