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发布会]年营业额近14亿元内江这碗牛肉面有何独特之处?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周琼

“内江作为‘中国甜食之都’,美食众多,尤其以‘巴蜀小吃之首’的内江牛肉面,最具代表性。这碗面在2021年成功入选首批省级‘天府名菜’,并载入了《川味小吃》《中国小吃》。”11月6日,在“万千气象看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内江专场上,内江市副市长毕胜对内江牛肉面进行了推介。

“内江牛肉面最早可追溯至隋唐年间,经过上千年的传承和沉淀,在选料、工艺和技法上日臻完善,具有’绵柔弱碱、香辣鲜爽、汤宽红亮’三大特点,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据毕胜介绍,在内江,开启美好生活的一天,就是从吃上一碗鲜美的牛肉面开始的,这已成为甜城甜蜜生活、甜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碗面也承载着众多外地游客奔赴内江美食打卡的愉悦和惊喜,更是身在他乡的内江人牵挂的乡愁和温暖。据不完全统计,仅市区内就有牛肉面店超过20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年营业额近14亿元。

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和条件,内江按照“统一店招、统一制作、统一供应”的思路,推动内江牛肉面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目前,按照三统一的标准,北京已有门店10个,成渝两地门店超过500个,这碗面的热度和赞誉也在持续得到提升,更加坚定了内江做好这碗面的信心。

如何做好这碗面?内江有三个方面的考虑,即努力实现“三个效应”,将内江牛肉面产业打造成群众发家致富的一项实用技能、打造成内江农产品聚合成链走出去的一条产业链条、打造成内江城市对外宣传交流的一个有效载体。

在“群众发家致富的一项实用技能”方面,内江采取“市内培训+市外送训”这种灵活形式,依托内江职院、内江高级技工学校等对学员开展理论培训,依托市内实训基地开展技能操练,同时,鼓励更多人开店创业和就业,使其成为老百姓实现就业和增收的好门路。现在,内江测算一般的面店每天能卖出200—300碗,一天的利润平均超过1000元,好一点的能超过3000元,有的年销售额超过百万,每个店能够解决4—5人的就业。

在“农产品聚合成链走出去的一条产业链条”方面,按照标准化、可复制的原则,内江聚焦“碱面制作、高汤熬煮、辣油浇泼、牛肉烧制”四个关键环节,制定《内江名小吃?内江牛肉面制作工艺规程》,下一步还将把内江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等,比如东兴区的紫皮大蒜、顺河牛肉,威远县的新店七星椒、早仔姜等等,整合到牛肉面产业链,在北京、成都、重庆等地,建设一批集中配送中心,帮助商家降本增效,同时也保障内江牛肉面的“正宗味”“地道味”。

在“城市对外宣传交流的一个有效载体”方面,内江严格把控店招,使店面深度融入内江的大千文化、甜文化、面文化,特别是在店名门头、桌椅、餐具等方面,彰显形象标识。目前,内江自营出口的首批3万余桶“川香念·内江牛肉面”,已出口到泰国,后续还将销往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开启批量化走向海外市场的序幕。

“我们热忱邀请广大各地朋友们品一品、尝一尝内江牛肉面,在汤浓味美、口齿生香中,深度感受内江独特的美食文化,相信大家一定会爱上这碗面,喜欢上内江甜润的文化、甜蜜的生活。”毕胜说。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