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高发季来临,守护健康从“心”出发|立冬养生

羊城派 2024-11-07 09:32:28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11月7日这一天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也将昭示着2024年的最后一个季节——冬季,就要开始了。11月5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举办“岭南时令与健康专家媒体座谈会”。会上,心血管专家提醒,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是心梗的高发期,入冬后任何群体都应该警惕和防范心梗疾病的发生。

为什么冬季是心梗高发季?

入冬过后天气变冷,生活中有很多细节往往会被人们所忽视。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大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谭宁解释道,导致心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寒冷天气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从而增加心脏负担;

其次,冬季室内暖气的使用可能导致空气干燥,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形成血栓;

最后,冬季人们往往缺乏运动,饮食油腻,容易导致血脂升高,增加心梗风险。

心梗不止老年人群体会发病

近日,江苏一名35岁的男子肩痛2周后去到医院后被查出心梗,幸亏救治及时才没有酿成大祸。当事人事后称,一开始还以为颈椎病犯了,直到出现了胸闷的症状才开始紧张。据了解,这名男子体形偏胖,BMI超标,有六年的高血压史,平时习惯久坐,几乎不运动,而这些都是诱发心梗的高危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加重是心肌梗死的早期预兆。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吸烟、肥胖、不健康饮食、不运动等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根源,也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这些高危因素越多,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就越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以往大家普遍认为,心梗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然而,最近的数据表明,年轻人群中的心梗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心梗的年轻患者中,40岁以下的比例从2000年的10%上升到了2020年的20%,不少年轻人在三十岁的年龄却有着五十岁的血管状态。所以,冬季来临,不管是老年人,其他群体的人群,都应该警惕和防范心梗疾病。

如何应对心梗发作?

采取措施的前提是能够准确识别心梗,不然容易错过救治的黄金时间。根据文献报道,50%心肌梗死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心肌梗死了。去年12月28日,一名33岁的绍兴小伙谢飞在去医院的途中突然昏厥,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住进ICU病房二十多天后不幸去世。据了解,这名小伙刚体检完,所以当他出现胸口不舒服的情况时并不在意,而正是这个不在意的举动,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如果发病后能在120分钟内救治,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心肌梗死的早期识别

1.胸痛: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是胸痛,通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患者常感觉为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疼痛通常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2.其他症状:除胸部不适以外,心肌缺血还可向其他部位放射,患者可同时出现左肩、左臂内侧、背部、下颌、颈部或上腹部不适,如酸胀或疼痛;患者还可能出现心慌、气短、恶心、呕吐、出汗、乏力等伴随症状。

一旦识别出现心梗症状,应立刻停止任何活动,保持安静,告诉身边的人自己出现心梗情况。然后马上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果含服1片硝酸甘油无效,5分钟后重复服用1次,一般不要超过3片,以防引起低血压。

生活中怎样预防心梗?

做到安全、科学“护心”

谭宁提醒,存在心肌梗死高危风险的人群,在实际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主要有:避免过度疲劳、寒冷刺激、吸烟酗酒、情绪波动、大便用力、暴饮暴食等六个方面。专家还强调,不建议冬季早上运动,主张下午太阳后再进行体育锻炼或选择合适的室内运动。

对于心梗这一类的疾病,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预防:

(1)饮食方面:多吃蔬菜水果,控制盐分摄入,减少油腻和高脂肪食物,适量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油、坚果等;

(2)运动方面:选择适宜的室内运动,如散步、瑜伽等,避免剧烈运动和在寒冷天气中长时间户外活动;

(3)保暖:特别是头部、颈部和脚部的保暖;

(4)戒烟限酒:避免吸烟,限制酒精摄入;

(5)控制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激动。

(6)合理的用药是预防疾病的关键。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测,谨遵医嘱及时调整降脂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降压药物的剂量,身边备有硝酸甘油片、阿司匹林等急救药物,以避免血栓的形成和血管的剧烈的收缩,导致一过性冠脉严重的狭窄甚至闭塞从而诱发心梗。

文、图|记者许敏实习生谢嘉祺通讯员粤卫信

0 阅读:3

羊城派

简介:广东羊城晚报新闻客户端羊城派内容以及资讯的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