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理工大学博士团队在秦巴山区发现野生菌新物种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11-07 15:07:48

日前,陕西理工大学生物与工程学院宋玉博士团队在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并确定了2个红菇属大型真菌新物种,分别命名为米仓山红菇和玫瑰小红菇,这是秦巴山区首次发现红菇属新物种。目前,两个新物种已在SCI收录期刊——欧洲分类学报上发表。

米仓山红菇是秦巴地区一种商品野生食用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该种红菇子实体中等大小,菌肉厚实,菌盖直径为5.5-8cm,呈现深红色,菌柄呈现粉红色,可以食用。

米仓山红菇

玫瑰小红菇实体较小,菌盖直径不超过3.3cm,菌肉很薄。幼年时菌盖呈现深玫瑰红色,成熟后变成粉红色,菌柄白色。两种红菇均分布在以壳斗科和松属植物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中。

为详细了解秦巴山区的野生菌类资源,陕西理工大学宋玉博士团队连续4年多次深入米仓山保护区开展野外科考工作,并于今年9月份发表了野生红菇新物种。

据宋玉博士团队介绍,野生菌新物种的发现和理论研究进一步扩充了秦巴山区野生菌资源种类,丰富了秦巴山区的生物资源,拓展了野生植物资源,进一步凸显了秦巴山区深厚独特的生态价值,也为进一步研究这些植物的生态功能、经济价值开发提供了可能。

玫瑰小红菇

秦岭巴山地区气候温和,是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宝库,复杂、多样、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天然动植物资源,是世界性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陕西理工大学始终扎根秦巴,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围绕秦巴自然资源、工业应用技术、汉水流域文化三大特色领域,在秦巴山区自然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工业应用技术开发研究、汉水流域文化史及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形成鲜明特色。生物学为“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建有“陕西理工大学秦巴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陕南秦巴山区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协同创新中心”,教师依托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技术支撑平台开展科学研究,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汗水洒遍汉江两岸,多年来重点围绕茶资源、中药材、食药用菌资源等陕南绿色食药资源开发与利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许多科研项目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增收,为把秦巴“闲草”变“仙草”持续作出陕西理工大学贡献。

文/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胡毅通讯员朱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