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11月7日电(杨帆王雪娇)11月的暖阳映照在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金和村,整齐的蔬菜大棚在阳光的普照下反射出金色光芒,呼应着远处简垱河中闪耀的金色水波,如同一幅和谐的田园画卷。
冲里打鱼池,畈上种粮食,这是过去金和村一带的农业传统。在不断探索丰富产业结构的过程中,金和村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契机,思索产业转型之策,精准定位高品质蔬菜种植,通过绿色蔬菜产业链与传统产业的互补,让大地生“金”,打开致富新“径”。同时,该村充分发挥幸福生活与美好环境共同缔造这个载体,激发村民的主动性,参与到村庄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合心、合力筑造和美、和乐的金和家园。
联农带农:金和地生“金”
在金和村的蔬菜基地里,66岁的村民赵自龙正在田间忙碌,只见他利索地将地里刚拨出的萝卜去叶、擦泥、削须,一套动作熟练自如,身旁的萝卜装满了筐。
赵自龙早年外出打工,村里建了蔬菜基地,他果断回家承包了7个大棚,种了萝卜、辣椒、西红柿等品种的蔬菜。
“7个大棚加上棚与棚之间的露地,一共种了13亩,宜昌嘉馥农业公司按市场价收购,不担心销路。我还流转了3亩土地,每年可获得租金3000元,一年能挣个十几万元。”能在家里就业、增收,赵自龙心中充满了归属感。
以前,金和村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村民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各种各的,难以成规模。在玛瑙河流域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中,金和村通过整合村民分散经营的土地、零星土地和闲置地,实现了“小田并大田”,将35块小田变成210亩大田,新增耕地15亩,平整土地150亩。
在此基础上,金和村引进专业的市场主体,宜昌嘉馥农业公司流转1500亩土地发展蔬菜,并免费为村民提供种子、肥料和种植技术,降低村民的种植风险。
目前全村共建蔬菜日光温室大棚102个、钢架大棚746个,连体大棚20亩以及露地设施蔬菜308亩。在土地流转大户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加入到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全村共有550户参与其中,仅蔬菜产业去年户均增收就过万元。
金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俊介绍,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仅土地租金就达到了18.956万元。“通过发展‘全链式’农业,2023年金和村集体积累较上年增长10多万元,预计2024年将再增加10万元,村集体积累将突破50万元大关。”
共同缔造:金和村更“和”
走进金和村,干净整洁的农家屋舍坐落有致,花草点缀于房前屋后。“现在走出来,到冬天了还有花开、还有绿植,房子刷得整整齐齐,看起来很美观。”看着这一切,向培发心中无比自豪。
曾经的金和村环境不尽如人意。2023年,村里开展共同缔造,决心从改变村居面貌开始。“我们首先组织村民外出学习,思想破冰,让他们看看比我们搞得好的地方,从视觉上和心灵上产生震撼,然后积极参与到我们的建设中来。”杨俊回忆说。参观学习回来之后,村里立即组织召开了屋场会,收集“建村”意见。然而,在谈到要拆墙、要腾地时,有些村民就打起了退堂鼓。金和村召集党员成立了7个人的“星火战斗小组”,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担当“说客”。
一户村民的堰塘阻碍了基础设施建设,该堰塘租期还有5年,工作人员多次上门,但一直没达成共识。“星火战斗小组”成员刘良义带头,再次登门。“村民当时就是不同意,说租期没到期你们搞不成。我当时去了三四次,美丽乡村共同缔造,大家一起共享,都要出一份力,都有责任。最后通过多次做工作,他还是愿意把这个地拿出来。”
渐渐地,村民们在家园的改变中开始转变想法,并被“说客”们的执着所感染,自觉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该村先后完成了全村危旧房拆除、清障除杂,拓宽硬化通村主路、铺设步道、安装路灯,修建休闲广场、公共厕所等一批群众期盼的实事。
如今,村庄因地制宜,到处绿意浓浓、鸟语花香,灵动的墙画点缀在房墙,路旁有纳凉的小亭,门前是碧绿的菜畦,昔日的那些“脏乱差”,在金和村已悄然换新颜。
积极引进人才和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为村民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金和村还在探索联农带农的更多“金”点子,运用共同缔造理念,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和谐乡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