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书写真善美的人间烟火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11-08 10:07:22

今年9月22日,首届教师文学艺术奖颁奖典礼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我市女作家朱盈旭凭一篇《韭花帖》斩获散文奖,并登上了领奖台。这是她继今年8月份获全国第四届吴伯箫散文奖一等奖之后,又斩获的一项大奖。

近日,记者来到虞城县城,走进朱盈旭的闲庭絮工作室,与这位笔端细腻的女作家近距离交流,聆听她创作背后的故事。

说起与写作的结缘,还要从她小时候说起。朱盈旭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父亲曾是一名民办教师,母亲高小毕业,尽管生活条件有限,但他们始终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

村里一户人家藏书丰富,成了朱盈旭儿时的精神乐园。她经常去那家借书、抄书,这些书籍为她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她的二哥也是个爱书之人,经常买书回家。在大量的阅读中,朱盈旭逐渐培养了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

小学三年级时,朱盈旭的习作《课间十分钟》被本县一家文学刊物刊发,这是她的作品第一次变成铅字,这次经历让她信心倍增,更加痴迷于阅读和写作。由于经常捧着书不放,她得了个“书虫”的外号,而她的作文也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朗读。

初中一年级时,朱盈旭参加了本县作文竞赛,荣获一等奖。随后,她参加了商丘地区作文竞赛,至今她还清晰地记得,她写的那篇反映改革开放后农村生活变化的《大宝哥娶媳妇》获得作文竞赛的二等奖。这次作文竞赛不仅让她在文学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让她更加坚定了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信念。

14岁那年,朱盈旭考上了夏邑师范学校。之后,学校成立了雏鹰文学社,她担任社长和总编,带领文学社的同学们办校报,并开始尝试向各种文学期刊投稿。

毕业后,朱盈旭被分配到虞城县一所小学工作。工作繁忙,结婚生女,生活的琐碎让她无暇顾及创作,但阅读从未间断。在忙碌的工作和家务之余,她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工作后,她的首篇散文《女儿》在《商丘日报》上发表,这让她重新找回了创作的信心和动力。

此后,《商丘日报》成了她刊发作品的重要阵地,几乎每周都有散文作品见报。2014年,她加入河南省作家协会。同年,她的散文集《杏花微雨》出版,为她的文学创作生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本书的出版不仅让她在商丘文学界小有名气,也引起了市文联的重视。

2018年,朱盈旭被市文联抽调挂职,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在这里,她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文友,文学素养和创作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她开始往全国各大文学期刊投稿,作品逐渐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影响。2021年,她加入中国散文学会。

《都市》《太湖》《辽河》《湛江文学》等文学期刊上经常有她的作品发表,《京九晚报》也连载了她的《桃花雨,胭脂雪,陌上人如画——当代十二钗》系列。短短三年时间,她发表了20多万字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她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她对生活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2021年下半年开始,她的创作势头更猛,相继在《草原》《散文海外版》《中国铁路文艺》《博爱》《红豆》《散文百家》《爱你》等50多家杂志发表散文作品70多万字。《胶东文学》在2024年11期为朱盈旭做了《新声》专栏,推出散文《采绿》和创作谈《让时光绿意婆娑地悠长》,同时刊发长江文艺出版社编辑、湖北省作协签约评论家周聪特地为此写的评论《文化视域下的日常书写——评朱盈旭的》。

朱盈旭的作品不仅数量可观,质量也相当高,一些散文被编入中学生阅读试题。她的散文中显露的古典文学功底,源自《红楼梦》《诗经》等经典作品的浸染,这些经典作品不仅为她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素材,也让她在文学道路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除了散文创作,朱盈旭创作的诗歌和小说也颇受好评。她的诗歌入选了《2020中国年度诗歌》和第十二届全国女子诗会,偶有小说刊登于《小说月刊》《小小说月刊》等刊物。

朱盈旭用自己的笔墨为故乡深情吟唱,记录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思考。朱盈旭的每一篇散文,都力求展示着地域文化,书写着真善美的人间烟火,讲述着丰富动人的民间故事,体现着昂扬向上的中国精神。她的作品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也让她在文学道路上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本报融媒体记者宋云层成绍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