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推行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计划,助力健康老龄化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11-08 10:07:54

老龄是生命历程的后期阶段,伴随人口老龄化趋势,规模庞大的老龄群体对晚年生活提出更多样化、更复杂、更高的诉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关系到老年人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千家万户家庭和美、代际和顺、社会和谐。

志愿者、社区和企业代表与老人一起开展游园踢球活动。

光明区围绕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这一重要内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将老年健康“照护行动”作为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计划“四大健康行动”之一,整合资源、凝聚合力,建立系统连续、公平可及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倡导“健康、保障、参与”的积极老龄观,助力健康老龄化,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终身发展。

优化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

推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光明区自2019年起启动医养结合工作,推动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融合、老年人生活照料和医疗卫生服务融合,以机构、社区、家庭三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为基础,促进医养结合参与主体更加丰富、服务模式更加健全、服务流程更加标准、服务队伍更加专业、支持政策更加有力,实现医养康养深度结合和高质量发展。

按照“属地管理、快捷便利、互利互惠、低偿优质、全面覆盖”原则,光明区以家庭医生签约及家庭病床服务为抓手,积极推进全区基层医疗集团与养老服务机构签订医养协议,由医疗卫生机构为医养结合机构保障其在院老人的医疗卫生服务,建立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与养老服务机构协调联动机制。目前区人民医院与光明社会福利院、红花山社康中心与公明福利院、玉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与宝田玉蓢养护院已签订医养合作协议,光明、公明、新湖、凤凰、玉塘、马田街道6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光明新村、凤凰玖龙台2家光明荟,光明街道综合(职业)康复服务中心均已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签订合作协议,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疫苗接种、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健康讲座,对高龄、失能、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针对性服务等;并开辟医院转诊绿色通道,有效提高医疗设施的资源利用率,极大改善患病老人的健康状况,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光明区护理院医护人员和老人们共同参加生活意义学习活动。

围绕老年常见病和慢性病防治等健康需求,光明区开展老年听力、口腔健康、痴呆防治促进行动,线上线下一体化宣传老年健康知识;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以公明社康中心作为老年人口腔健康促进行动工作试点,对符合条件老年人给予口腔常见疾病筛查、针对性健康指导、定期检查、转诊治疗等服务,降低口腔疾病发生率、复发率;此外,还组建老年营养健康专业团队,对老年人进行营养状况评估,了解老年人营养需求和存在问题,指导正确用药,提醒合理膳食,维持适宜体重,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据统计,2024年至今,光明区家庭医生累计签约老年人约21368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家庭病床599张,含智慧家床110张;老年人健康管理人数达1.8万人,健康管理率达79.43%;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指导人数7406人,医养结合服务率达32.73%。

注重老年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

促进“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为“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光明区为老年人提供更及时、多元的心理健康服务,借助家庭、社会等有效社会干预,帮助消除“病耻感”与偏见,托起幸福“夕阳红”。

据介绍,光明区自2020年在光明社区试点到2021年在全区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行项目工作,逐步建立健全“社康机构老年人心理健康筛查评估-精神卫生专科诊疗-社康老年人群随访干预”模式的心理关爱组织体系。目前,全区49家社康机构已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在深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进行情感状态和认知功能初筛,对初筛阳性的老年人开展情感状态和认知功能进一步评估,根据进一步评估结果分类干预,开展推介转诊、心理健康教育、随访管理、组织开展自我健康管理小组活动等;建立社康机构与光明区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精神心理科、光明区妇幼保健院临床心理门诊科的转诊绿色通道,畅通双向转诊,推进分级诊疗;组建涵盖区属医院精神卫生科医师、区疾控中心精神卫生医师、医院心理科医生及社康老年健康管理医师的专业服务队伍,定期开展区级专题培训及质控督导工作,提升对老年人心理问题的识别力,促进服务规范化、优质化。目前,已对1.8万余名老年人开展情感状态和认知功能初筛;进一步评估后随访高危人群70人、推介转诊82人,开展高危人群自我健康管理小组活动37场,高危人群干预率达100%。

光明区人民医院及下辖10家社康机构被评为省级老年友善机构,区妇幼保健院、区护理院、区人民医院下辖32家社康机构被评为市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实现基层医疗集团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00%覆盖。围绕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计划,光明区将继续发挥脑解析与脑模拟等重大科技平台、科研资源集聚优势,搭建科研单位、临床医疗机构与先进产品生产企业间交流研讨平台,以科技赋能“老有所乐”;建立“脑健康网格卫士”队伍,发动退休长者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做“老有所为”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推广者;开展“智享健康,银铃风采”活动,通过艺术+认知相结合的训练,提升老年人健康意识、丰富文体生活、展现银龄风采。

开展安宁疗护试点和人文关怀

推动“老有所安”

光明区将安宁疗护试点工作纳入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统筹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区人民医院、区护理院及社康机构等开展安宁疗护服务,以终末期患者和家属为中心,以多学科协作模式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提高生命质量,助力“老有所安”。

据悉,光明区积极搭建安宁疗护工作体系,以光明区医联体为依托,以中山七院、区人民医院及下辖社康中心、区护理院为辖区安宁疗护服务单位,畅通双向转诊及会诊机制,构建“三级医院—护理院(社康)—家庭”三位一体安宁疗护体系。区护理院作为接收中山七院与光明区人民医院生命终末期与老年患者的安宁疗护基地,为患者提供基础生命支持与医疗护理、心理慰藉、生活照料、家庭关怀、为患者家属与照料者提供心理安抚,哀伤治疗等人文关怀,推动建立安宁疗护双向转诊通道,形成双向转诊标准和程序。光明区依托各社康机构,为社区失能老年人在家中开设家庭病床,提供医疗、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等服务,形成“医院—护理院—社康机构”协同合作模式,推动实现局部区域普惠性安宁疗护服务全民覆盖。

医护人员化身美甲师为老人修剪指甲。

据统计,2024年至今,全区医疗机构累计服务安宁疗护患者36人次,满意度达100%。安宁疗护,为与时间赛跑的患者尽最大能力给予全方位照护,用温暖与爱陪伴患者有尊严、有温情、有质量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让“逝者安详、生者安宁、观者安顺”。

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练洁雯通讯员陈慧文/图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