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闻客户端讯(通讯员曾子豪、胡德燕)“原来一说到三角人,县里的人都是避而不谈,但经过这几年乡风文明建设,我们的民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来在县城打架闹事的是三角人,现在做好人好事做志愿服务的是三角人。”近日,永修县三角乡树下村村民袁和生深有感触地谈起当地民风的变化。
“三角乡的村民世世代代喝着修河水,从鄱阳湖里找食吃,养成了争强好胜的性格,也孕育了这里彪悍的民风。久而久之,在外地人眼中,三角成了‘无理蛮横、打架闹事、环境脏乱差’的代名词,让人侧目。短短两年时间,三角乡从原来的“脏乱差”蝶变成如今的‘美富好’,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文明之花’处处绽放,文明新风润泽乡里。”三角乡党委书记徐云平说道。
近年来,针对基层治理能力不足、乡风文明建设问题凸显、群众参与自治意识不强等问题,三角乡党委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摆在乡村治理的突出位置,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积极构建“支部领治、党群共治、群众自治”的基层治理模式,不断夯实基层自治基础,激发自治活力,形成“支部带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多级联动”基层治理新格局。
支部领治,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始终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理念,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乡村治理的政治前提和保障,不断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一是构建“一核多元”组织体系。全面推行以村党支部为引领,村委会、理事会、评议会三会协调,群众广泛参与的“1+3+N”组织模式。同时,在乡党委的领导下,各村组建了村民理事会、乡风文明评议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治理主体,引导参与村级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乡村基层治理工作。二是构建“一网统管”网格体系。健全完善“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网格体系,按照“工作下沉、网格兜底”的原则,将便民服务事项、矛盾纠纷调解、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任务下沉到各级网格,组织360余名党员主动下沉网格认领任务,切实把党的领导传递到乡村治理“神经末梢”。三是构建“一线协商”议事体系。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完善村务监督、民主评议、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各村大小事务都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由村党组织统一组织,组织村民代表深入一线进行协商审议,目前共在一线协商审议事项200多项,构建人人参与、齐抓共治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党群共治,激活基层治理一盘棋。针对三角乡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问题,在各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聚焦“新三角人”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建设,通过“三小举措”带来“三大成效”,积极探索乡村治理精细化、制度化、长效化有效机制。一是“小行动”彰显“大作用”。乡党委在全乡推行“党员三个带头(带头执行集体决策、带头遵纪守法、带头文明创建)”的行动,组织党员开展“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活动,通过集体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发放“共产党员户”门牌标识等形式,鼓励党员家庭把党员身份亮出来、将党员形象树起来,让党员充分起示范带头作用,减少矛盾纠纷。二是“小档案”带来“大效应”。通过建立家庭道德诚信档案,实行一户一档积分管理,将文明守礼、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行为终身记录应用,并与五大银行签订道德信用战略合作协议,家庭道德诚信档案可作用贷款授信的重要依据,让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三是“小积分”撬动“大文明”。设立积分银行、积分兑换超市,量化环境整治、志愿服务、见义勇为等行为,村民可以使用积分兑换米、油、洗衣液等日用生活品。2023年以来,全乡共产生星级文明户134户,发放积分8000分以上。如今,通过户户建设家庭信用档案、人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三角乡大操大办、封建迷信、打牌赌博等现象减少了,三角乡树下村还作为2023年省、市乡风文明现场会观摩点,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获中国文明网报道并受邀在省委宣传部举办的培训班上做典型案例分享。
群众自治,拧成基层治理一股绳。在乡党委的带领下,老百姓认识到自己不仅是乡村发展的受益者,更是建设者,积极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做主人,唱主角。一是发挥理事会作用。村民既是参与者,更是监督者,在参与房屋重建、淤泥清理、环卫消杀等工作的同时,发挥基层群众在项目建设、工程质量、大额资金使用等村级事务的民主监督作用,推动灾后重建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发挥新乡贤作用。以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为载体和突破口,动员广大农民群众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当中,鼓励本乡本土能人、富商、老板等120余名新乡贤自愿出资赞助,带动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引导广大群众自觉维护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倡导全社会人人与破坏行为作斗争,相互监督,相互教育,长期坚持。三是发挥服务队作用。建立由党员、村民组成的乡村志愿服务队、宣传文化服务队、红白理事服务队等14支队伍300余人,积极投身到安全巡逻、任务排查、文化活动、婚丧嫁娶等各项工作中。通过全乡村民的不懈努力,三角乡的乡容乡貌发生巨大变化,环境美了,风气正了,群众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