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西北国际通道,这条抗战“生命线”很重要!——对话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尚季芳

西北国际通道,这条抗战“生命线”很重要!

——对话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尚季芳

尚季芳,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近代区域经济与社会史,出版《兰州通史·民国卷》等著作五部,在权威期刊发表文章50余篇,还曾荣获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荣誉2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战时期西北国际通道资料整理及研究》科研项目首席专家。

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会发现: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或鼎盛时期,大西北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汉唐盛世”的形成,固然有很多历史原因,但绵延于大西北广袤地域上的“丝绸之路”,则是最直接的推动力量之一。

古罗马的制造业、波斯的手工艺品,以及西域各国的歌舞文化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发展功不可没。汉朝以后的2000多年里,大西北和“丝绸之路”成了我们国家和民族兴衰的“晴雨表”。

1931年9月18日后,在日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在艰苦卓绝的全面抗战初期,曾有一条位于中国西北的国际交通线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当时与国际相连的唯一陆上通道,对于正在浴血抗战的中国来说弥足珍贵,无数英魂为了这条抗战的“生命线”,长眠于此。

这条国际通道究竟有多重要?

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战场上80%的外援物资来自苏联,苏联通过这条贯穿中国新疆、甘肃的国际大通道,为中国抗战前线输送了大量军事装备。其中包括:各型飞机1200多架、坦克82辆、汽车2000多辆、火炮4300多门、机枪14000挺及大量武器装备。这些宝贵的援华物资如同雪中送炭,帮助中国在最困难的时候顶住了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使中国的抗战从防御逐步转入相持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是一条不该被遗忘的西北国际通道,备受政界和学界关注。2019年,西北师范大学尚季芳教授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战时期西北国际通道资料整理及研究”,对此问题展开了深入系统的探究。近日,尚季芳教授接受了奔流新闻记者采访。

记者:尚教授您好,请您介绍一下“抗战时期西北国际通道资料整理及研究”项目的由来及进展情况?

尚季芳:此项目是我长期研究西北近现代史而引发的新课题。2016年我成功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北抗战大后方文献资料整理研究”,在系统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觉得西北国际通道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题目。因此在2019年又以“抗战时期西北国际通道资料整理及研究”为题申报了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获得国家社科规划办的支持,2021年此项目又得到了滚动资助,目前进展顺利。

该项目吸纳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社会科学院、西南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新疆大学、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甘肃省档案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多位专家,群策群力,力图搜集、整理抗战时期西北国际通道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西北国际通道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包括西北国际通道重要文献整理、西北国际通道开通与中外关系、西北国际通道对中国抗战的贡献、西北国际通道与国家建构、西北国际通道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北国际通道与西北社会变迁、中国共产党与西北国际通道建设等等。通过解答上述关于西北国际通道的重大问题,推动西北抗战大后方历史的纵深研究。

记者:“西北国际通道”是一条怎样的通道,当时建立它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尚季芳:西北国际通道是抗日战争时期通过中国西北接受国际援助及向国外运输易货物资的重要通道,它不仅是一条物资运输线,而且是一条中外合作战胜法西斯的友谊之路。西北国际通道的打通,一方面将大量的外援物资、援华人员运入中国,为中国抗战提供了重要的军事和资金保障,增强了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另一方面中国物资的外运,也为苏联的卫国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物资基础。

太平洋战争是1941年爆发的,此后形成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在此之前,中国都是孤立无援的,日本在加紧侵华的过程中,封锁了中国海运的所有航道,苏联原定于通过海上运输的援华物资,被迫需要开辟新的通道,国民政府迫不得已,在中国共产党的穿针引线下,与共产国际的大本营苏联展开谈判,并签订了秘密协议,所以才有了这条西北抗战国际大通道,当时被称为西北孔道。当时的淞沪战场,中国军队已经陷入被动,哪怕是多一支好枪,多一发子弹,都能为中国士兵增加一分希望。

记者:西北国际通道具体的路线是怎样的?

尚季芳:西北国际通道当时在中苏都是高度机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这条曾经功绩显赫的西北援华交通生命线,尘封了八十余年,鲜有人知。

具体而言,西北国际通道的路线有陆路和航空线。陆路全长2925公里,苏联境内230公里,中国境内2695公里,从苏联萨雷奥泽克到达中国境内的霍尔果斯口岸,经乌鲁木齐、哈密至甘新交界的星星峡、再经安西(瓜州)、酒泉、张掖、武威,最后到达目的地兰州;中苏两国之间的空中航线,从阿拉木图起飞,经哈密到达兰州;中印之间1944年又开辟了驿运线,该线路从克什米尔列城出发,翻越喀喇昆仑山进入中国新疆叶城,从叶城经喀什、阿克苏、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到星星峡,再转运至中国内地。

这条通道的修建备尝艰辛。1937年9月前,新疆段除了乌鲁木齐到哈密、伊犁有公路外,其他路段是仅供骡马通行的驿道,卡车通行困难,而甘肃段河西走廊从西口嘉峪关到东口乌鞘岭的公路情况也十分棘手,面对如此艰难的情形,各族人民团结奋战,不畏艰难,共赴国难,终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西北通道全线打通,为之后物资的运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为什么说西北国际通道是抗战初期中华民族的“生命线”?

尚季芳:全民族抗战时期,大多数苏联援华物资,都要经过西北通道运往抗战前线;从苏联中亚阿拉木图和西伯利亚外贝加尔前来的飞机和苏联航空志愿队分别经中国新疆和蒙古国抵达兰州,在此编组、加油和检查,然后分遣全国各大战场。据统计,抗战初期,先后经兰州飞转各地的苏联驱逐机、轰炸机、运输机约有千架。而中国偿还苏联的物资羊毛、桐油、钨砂等也主要汇集于兰州后再运往新疆输出到苏联。

因此,这条通道不仅是重要的国际生命线,也是连接中苏人民友谊的桥梁。

西北国际通道不仅是一条物资运输线,而且是一条中外合作战胜法西斯的友谊之路,因这条线路大多与丝绸之路重合,故将丝绸之路合作共赢精神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抗战时期开通的西北国际通道,将大量的外援物资、援华人员运入中国,增强了中国政府抵抗日寇的决心,为中国坚持抗战和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保障;而中国物资的外运,也为苏联的卫国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物资基础。作为抗战初期中华民族“生命线”的“西北国际大通道”,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赢得了包括苏联在内的世界上一切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记者:为什么说西北国际通道开通,迎来了丝绸之路的再次复兴?

尚季芳:古丝绸之路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西北国际通道就是近代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是以经贸为主线,西北国际通道是以战时特殊的经济贸易为主线,苏联给予中国军事物资,派出援华人员,中国以农矿产品交换,中苏双方互利互惠、合作对敌,抗战时期该通道的繁荣就是“古丝绸之路”的再次复兴,在当下共建“一带一路”的背景下,研究抗战时期西北国际通道视域下的中外关系、国家认同等问题,推动了中国抗战史和西北区域史的研究,具有学术研究和现实借鉴的双重价值,对于重新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也有重要意义。

从现实价值来看,国家自2000年以来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要依托亚欧大陆桥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建成西部有特色的西陇海兰新线等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带,西北国际通道正是历史上连接亚欧大陆的核心通道,也是“一带一路”经济走廊上的黄金段,深入研究西北国际通道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国家的西部大开发及“一带一路”倡议,其现实意义不容置疑。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刘小雷

0 阅读:1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平台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并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