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丁晶晶
近日,北京地铁的三家运营公司陆续公布了2023年企业成本数据。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地铁现有25条线路(不含有轨电车),由三家公司运营,分别是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北京轨道运营公司)、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下称京港地铁)。前两家公司由北京基础设施投资公司(下称京投)控股,京港地铁则是港铁和北京首创集团的合资公司。
成本数据显示,上述三家公司去年的人均运营成本均有所降低。其中北京地铁运营公司负责17条线路的运营,去年乘客人均运营成本为9.03元,较2022年减少了3.51元;京港地铁运营5条线路,去年乘客人均运营成本为14.33元,较2022年减少了6.31元;北京轨道公司运营3条线路,乘客人均运营成本减幅最大,由2022年的33.2元减少至16.90元,降幅近一半。
另外,综合三家地铁运营公司数据,北京地铁全网乘客的去年人均运营成本为10.27元,较2022年的14.32元,去年北京市地铁人均运营成本明显降低,降幅近三成,不过目前来看,当前水平仍高于日常票价。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地铁的去年的人均运营成本仍远高于2019年的7.82元。
从北京地铁运营的具体成本来看,其支出占比最大的为人工成本,占到总成本的近一半。另外,直接修理费、直接电力费和安检费用等成本也较高,上述三项之和占总成本的近四成。
京投2023年财报显示,公司去年票款收入68.28亿元,京投控股的两家地铁运营公司去年乘客进站量为14.93亿人次。这相当于平均每位乘客支付票价为4.57元,人均运营成本是人均票价的近两倍。
票价和成本倒挂,北京地铁每年都需要获得的政府的巨额政府补助才能平衡盈亏。据界面新闻此前报道,京投去年获得的政府补贴额高居全国第一。
财报显示,去年京投共获得253亿元的政府补贴,其中包括运营亏损补贴97.17亿元、轨道交通借款利息补贴99.81亿元、轨道交通资产折旧及摊销补贴53亿元、政府运营补偿-市域铁路2.1亿元。
北京公交集团近日也公布了企业成本数据。北京公交集团除了运营地面公交线路,也负责运营西郊有轨电车和亦庄有轨电车。
报告显示,2023年,北京地面公交客运量为20.87亿人次,较2022年同期增加,了3.61亿人次,与此同时,北京地面公交总成本较去年下降0.34亿元至201.99亿元。
随着去年北京公交客流回升,总成本下降,人均运营成本也随之减少。北京公交去年人均运营成本为9.68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了2元左右。
北京现在有两条有轨电车在运营。有轨电车西郊线连接北京市主城区和香山风景区,以日常通勤为主,旅游、休闲、观光为辅。报告显示,西郊线去年总成本基本与2022年持平为1.02亿元,客运量725.53万人次,较2022年增加了206.64万人次,进而人均运营成本较2022年下降6.71元至14.06元。
近几年,由于客流量低、项目持续亏损,珠海、天津、上海等多地的有轨电车已经陆续停运,就在不久前,海珠有轨电车也迎来了“缩线”改造。
亦庄T1线等运营中的有轨电车的经营也十分艰难。实际上,亦庄T1线的总成本与西郊线相差不大,不过客流仅相当于西郊线的1/10。亦庄T1线去年全年乘客进站量73.73万人次,日均客运量约2000人次。
相比于2022年,亦庄T1线去年的客流量虽翻了近1.5倍,人均运营成本也由上一年的242.73元下降至166.82元。不过,如果要实现盈亏平衡,政府仍需要对每位乘客补贴100多元。
针对上述情况,去年8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发布《T1线特许经营协议调整咨询服务公开招标公告》,其中提及,拟选取珠海、上海、深圳、沈阳四个城市的有轨电车项目,研究其建设及运营过程中的经验及问题,并针对亦庄T1线提出建设及运营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