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专家齐聚进博会,共同探讨眼底疾病全病程管理模式

澎湃新闻 2024-11-08 19:27:43

活动现场。

进博会上,除了首秀首发新品,也有最新的全球健康管理理念。

“全病程管理模式初期结果分享暨我国主要致盲性眼底筛查和转诊服务新篇章”主题发布会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上举行。国内眼科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眼底健康,共同探讨“筛-治-管”一体的眼底疾病全病程管理模式。眼科专家呼吁,眼底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持续规范管理。

眼底病是难治性疾病,病因复杂,病程长且进展不可逆,持续恶化或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完全失明。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5000万名眼底病患者,总数居世界首位。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数量增加,眼底病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

《“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已将眼底病纳入核心病种,强调提升眼底病早筛早治能力,完善慢性眼底病患者管理模式,降低疾病负担和致盲率。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组长、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许迅教授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的老龄化趋势,中国眼底病患者数量持续不断扩大,其中老年性黄斑变性就有近千万,还有因糖尿病、高血压、高度近视等带来的眼底病患者。

“眼底病治疗都有一个窗口期,目前80%-90%的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许迅说,这主要是因为大家的健康意识还很薄弱,没有及早进行筛查,也没有及时治疗,“黄斑是视细胞堆积的地方,我们人看东西要靠黄斑摄入物体,通过视神经的传输,在大脑皮层接纳成像,如果黄斑出现问题发生水肿,那我们看东西就会看不清楚了。而糖尿病会引起黄斑水肿,视网膜血管的阻塞、静脉阻塞会引起黄斑水肿,病理性近视也会引起黄斑形成血管,这些眼底病都容易继发黄斑病变。”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宋艳萍教授进一步解释,眼底病患者如果及早治疗,视功能的维护就会更好,用药次数也能减少,治疗时间也能缩短,越晚治疗,不仅花费的治疗时间大、医疗成本高,视功能的维护也就越差。因此,针对眼底疾病,早筛显得尤为重要。

2024年7月,由北京白求恩基金会发起,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指导、罗氏制药中国主要支持的“眼底疾病全病程管理项目”正式启动,历时4个月,全病程管理模式已在全国多地进行试点,目前已经在全国15个省份率先落地了全病程管理中心,实现了超3万人次的早筛,及时守护了5000多名患者的光明。

宋艳萍表示,超3万人次高危人群的早筛中,超过6000名患者出现眼底病相关高危病灶阳性率超20%,“筛查发现,随着人群年龄的增加,眼底疾病风险显著增高,50-80岁人群中,年龄每增加10岁,高危比例平均增加约10%,针对高龄人群的眼底筛查有着更高社会经济价值。”

许迅同时表示,筛查还发现,糖尿病患者相比起普通人群,眼底疾病患病率显著增高,“糖尿病视网膜相关眼底疾病的发病率与糖龄显著相关,但建议糖尿病一经发现就应启动及时的眼底检查,避免错过黄金治疗期。”

在“十四五”期间,眼底健康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眼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完善眼科医疗质控体系、推动眼科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势在必行。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眼底病诊疗领域,已经从过去的‘眼底一张彩照’到如今的AI智能OCT筛查,在多项前沿技术的加持下,眼底疾病的全病程管理将变得更精细与智能化。”许迅进一步表示,当前要大力推进眼底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推动端口前移,针对高龄、高度近视、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高危人群及时的筛查普及,可以让更多人从“被动治疗”向“主动筛查”转变。在眼病前期或更早阶段主动筛查、主动治疗,能提高患者的视力恢复水平。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