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11月8日,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头痛科主任王永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医院副院长黄培坚做客《人民名医·进博专场》,围绕很多人关注的偏头痛问题进行了分享解答,提出了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策略。
王永刚介绍,“偏头痛”和我们常说的“头痛”其实有很大不同。“偏头痛不止头痛一种症状,它是一种疾病,具有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伴随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特点。偏头痛患者在发病前还可能出现眼部闪光、锯齿状波纹、眩晕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预示着偏头痛的即将发作。”
面对偏头痛这一“顽疾”,治疗现状究竟如何?黄培坚表示,目前偏头痛治疗面临两大主要挑战:诊疗不足和治疗不足。GlobalBurdenofDisease(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偏头痛的患病率为15.19%,但就医率却不足三分之一。在我国,情况同样严峻,根据2022年《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显示,中国偏头痛病人就诊率大概在52.9%左右,医师正确诊断率仅有13.8%。在治疗方面,急性期止痛治疗和预防治疗都存在明显缺口,尤其是预防治疗。“我们认为38%左右的患者在预防治疗过程中会得到非常好的收益,但在国内仅有不到3%的患者接受预防治疗,而预防用药的选择也相对有限。”
“预防治疗的目的是降低发作频率和每次发作时的严重程度,而非追求根治。”王永刚进一步介绍了预防性治疗对偏头痛患者的重要性,他介绍,预防性治疗并非“头痛时才吃药”,患者需要持续服药至少半年,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即便是在头痛未发作时也需要连续服药,以维持治疗效果,减少复发风险。
在谈及最新治疗药物时,黄培坚教授分享了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最新进展。得益于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一些针对偏头痛的新型靶向药物已经在瑞金海南医院开展临床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疗效。这些新药的应用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也推动了国内偏头痛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
最后,两位专家都强调了患者教育和全社会认知的重要性。他们呼吁公众要正确认识偏头痛这一疾病,及时就医,接受规范治疗。同时,医生也应不断提升自身诊疗水平,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引导,共同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就医环境。
校对: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