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科举办创立 110 周年发展大会,庆祝百十年走过的辉煌历程,并对下一步发展作出展望。
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科始创于1914年,东吴大学第一位理科教师、美国生物学家祁天锡教授和东吴大学第一位化学教师、美国化学家龚士博士共同创立东吴大学化学系,正式开启了学科发展的序幕。1917年,龚士博士指导的两位学生陈调甫、徐景韩获得化学硕士学位,这是中国第一批化学硕士。其中,陈调甫是中国纯碱工业和涂料工业的奠基人之一。
经过110年的砥砺耕耘,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现已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品牌专业,2024年化学学科位列ESI全球前1‰,排名第41位;在2024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化学位列第19位,化学工程与技术排名第14位。
近5年,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科教师承担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分中心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项等国家级项目120余项,年均到账纵向经费7000余万元。教师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专利优秀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0余项。在Science、Nature、NatureChemistry、NatureMaterials、NatureEnergy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000余篇,产出了大量高水平学术成果。教师依托化学化工学科与地方政府和知名企业共建研究院5家、校企联合实验室30余家,累计同企业签订横向技术服务项目200余项,累计横向技术服务收入超过3亿元,带动产生经济效益超50亿元,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持。
在学科发展大会上,依托化学化工学科,苏州大学分子科学研究院、苏州大学化学科学国际合作创新中心、苏州大学先进高分子材料创新中心三大科研平台同时揭幕。“三大科研平台的成立,目的是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不断提升化学化工学科专业水平,加强国际合作,增强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能力,为老专业注入新活力。”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主任张正彪介绍。
据悉,三大科研平台重点瞄准纳米催化、先进材料、生物医学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产业,开展引领学科前沿的科学研究,主要布局在分子精准合成和识别、低碳能源化学、精准靶向生物医药等江苏和苏州地区重大需求领域,通过有组织科研,力争实现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原始创新突破,探索贯通基础研究到产业链的道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研究体系的改革,打造良好的研究环境,吸引和凝聚世界一流学者,形成以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为核心的世界知名研究基地。
下一步,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科将继续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培养交叉型、创新型拔尖人才,争取实现更多从0到1的成果突破,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发展大会前,化学化工学科还举办了发展咨询会,来自包括7名院士在内的全国5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们为学科发展进行把脉问诊,共同探讨建设苏大特色、国内一流化学化工学科的新路径、新举措。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顾秋萍通讯员李映杏马景烨
校对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