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恐慎入!它不仅能吃光茶叶,还让人“痒”不欲生

近期,七娘山登山游客发现茶毛虫,这是由于茶毛虫的发生规律叠加气候因素,使得大头茶等茶科植物暴发茶毛虫危害。

茶黄毒蛾,俗称茶毛虫,属鳞翅目毒蛾科。在深圳1年发生3-4代,以卵块在叶片背面越冬,每年4月上、中旬开始孵化,幼虫期7龄,每个龄期约10天,老熟幼虫在枯枝落叶下根际四周土中化蛹。

识别特征:成虫体长8-13mm,雌蛾体型稍大,雄蛾体型稍小。雌蛾翅展30~35mm,前翅橙黄色或黄褐色,中部有2条黄白色横带,除前缘、顶角和臀角外,翅面满布黑褐色鳞片,顶角有2个黑斑。后翅橙黄或淡黄褐色,外缘和缘毛黄色。雄蛾翅展20~26mm,黑褐色或黄褐色,前翅中部亦有2条横带,顶角有2个黑斑。

不同龄期幼虫形态不同,初孵幼虫浅黄色,体表具黄白色长毛;2龄幼虫淡黄色,前胸气门上线的毛瘤呈浅褐色;3龄幼虫胸部两侧出现1条褐色浅纹,背上毛瘤变黑;4-7龄幼虫黄褐色至土黄色,随龄期增大颜色加深;老熟幼虫头红褐色,胸腹部浅黄色,气门上线褐色,上有白线1条,自前胸至第9腹节,每节具4对毛瘤,毛瘤上有白色细毛。

分布:国外分布于日本,国内各省份广泛分布,广东省内主要分布于广州、深圳、河源、梅州、东莞、茂名、潮州等地。

危害:茶毛虫是茶科植物重要虫害,主要危害山茶、大头茶和柑橘等。茶毛虫幼虫群集为害,常数十至数百头聚集在叶背取食。发生严重时寄主植物叶片可被取食殆尽,甚至连芽叶、树皮、花和幼果都被吃光。幼虫及成虫体上均具毒毛或鳞片,触及人体皮肤后可能导致红斑、丘疹、瘙痒等不适症状。

实践证明,针对鳞翅目的杀虫剂对茶毛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适合在幼龄期介入防控,也可采用引诱剂或诱虫灯诱杀成虫,可有效减少成虫数量和产卵量。

温馨提示

1.登山途中关注周边环境,如遇茶毛虫,快快远离,尽量避开虫害爆发区域;

2.如果不小心接触了茶毛虫导致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瘙痒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审校:王芳乔会青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