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院开展5G六地七院机器人手术:培养周期至少5年的术式有望全国均质化开展

上观新闻 2024-11-10 20:46:09

微创动骨、精准洞察,只需要换掉其中病变的部分,整个膝关节就可以完全保住,不需要整膝置换。第7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张先龙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坤正教授团队共同坐镇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进行“5G、六地、七院远程同步多中心机器人髋膝关节置换手术”。该手术直播分别在六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京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同步进行。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负重较大,活动也很大,关节软骨容易磨损和破坏,从而使膝关节发生退行性病变,导致膝骨关节炎(KOA)。该疾病也是造成大众所说的“老寒腿”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55岁以上的人群中60%有膝骨关节的影像学改变,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膝骨关节炎发病率则高达85%,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人工关节置换术作为治疗重度骨关节炎的成熟治疗方法,应用日益广泛。2019年,我国髋膝关节置换手术量超过95万台,2017至2019年的年增长量超过20%。

然而,张先龙坦言,在传统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医生,一般也仅能达到85%的准确性,培养一名能够上台做手术的医生至少需要5年时间。而像单髁关节置换这样复杂的微创手术,则需要更长的培养时间。“机器人手术的应运而生,对于关节外科而言是一种变革性的技术,不仅大大加速了医生的培养周期,而且能够帮助医生标准化、精确化完成每例手术,以更小的创伤给患者带来更快速的康复。”

本次团队使用的史赛克Mako关节机器人是全球第一款“一机三术式”机器人,包括全髋关节置换(THA)、全膝关节置换(TKA)、单髁关节置换(PKA)。在系统辅助下,外科医生能够充分了解患者病变情况,并可以提前在机器上进行手术规划预演。术中可根据患者真实的个性化骨骼和软组织状态调整术中手术计划,术者手持机械臂在立体定向边界保护下执行毫米级精度的截骨,减少软组织损伤,保留更多骨量,优化假体位置,以达到患者恢复快、疼痛轻,假体使用寿命长的目标。

上午9时50分,在远程技术的协助下,六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开启了该院第一例基于5G网络下的远程机器人辅助单髁关节置换手术。在Mako关节机器人系统的辅助下,张先龙邀请王坤正共同参与了远程术前手术规划会诊及术中手术计划会诊、同步手术演示。

王坤正介绍,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7部门联合印发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中,鼓励拓展机器人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医院使用机器人实施精准微创手术,研究相关应用标准规范,助力智慧医疗建设。“我们此次六地七团队联合组织的‘畅联中国6地5G远程多中心手术’,就是为了积累经验,探索相关行业标准,更好推广机器人手术,服务国内广大医患。”

截至上午11时半,在位于六院的监控显示屏可以看到,这场国内首次实施的联动关节置换手术已顺利完成。张先龙表示,机器人辅助准确性、可靠性等性能在5G网络高速率、低时延的加持下,突破了传统医疗中的地理限制。“可预见的是,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可实现通过远程手术指导帮助偏远地区的医院以及成长中的关节手术医生完成同等高质量手术,促进更广阔地区的医生更准、更稳、更快、更有信心掌握全球创新的骨科机器人手术技术。”

史赛克中国总经理张绍斌透露,这一创新不仅推动骨科机器人技术的又一次跨越,更显示出机器人手术在助力优质医疗资源向更广阔的地域延伸时的重要作用。史赛克计划分别携手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上海六院国家骨科中心,达成Mako培训示范中心的合作意,希望未来有能力为更多中国患者提供同样高水平、均质化、可靠的手术诊疗。

0 阅读:11

上观新闻

简介: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站上海,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