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这个用了400年的地名已弃,却不会消亡……丨乃清叙史

身边24小时 2024-11-10 23:26:06

张乃清,闵行区文史专家。长年研究乡土历史文化,著有《上海闵行文史丛书(第一辑10卷,第二辑11卷)》《人文闵行丛书4卷》和《上海闵行非遗丛书》10多卷。史海钩沉,“今日闵行”与张乃清老师携手推出“乃清叙史”,让我们在一段段闵行史话中,感受江南人文的魅力——

2024年7月24日,闵行区“陈行邮政支局”(邮编201114)撤销,由新设立的“立跃路邮政所”顶替。至此,以“陈行”为地名的各类公共机构基本全部消失,昔日声名远扬的“陈行”面目全非,从此只能作为历史地名了。

“陈行邮政支局”营业尾日邮件

地名由来

明万历年间,浙江陈姓商人在长人乡二十一保的周浦塘畔开设木行,称陈家木行,简称“陈家行”“陈行”。同时期,有秦观(字少游)十四世孙秦钺入赘到陈家行附近的潘家宅,成为陈行秦氏的始迁祖。又有徽商胡少刚前来开店经营米业。“陈家行”以陈氏、秦氏、胡氏为主,繁衍子孙,日益兴旺。

清雍正四年(1726),分建南汇县时,因为这里是“上海县城隍”秦裕伯的故乡,长人乡二十一保特意留下十六图、十七图、二十图、二十五图、二十八图、二十九图、三十图等七个图仍属上海县,史称“七图相守上海县”,时达211年。

陈行秦氏从秦梦鹤起,读书成风,世代相传,由簪缨世家转变为一个青衿世家。秦氏后人称之“朱漆墙门六扇开,昔从吴世港迁来。青衿却比簪缨盛,百八十年廿秀才”。因此,“陈家行”人称“穿靴戴顶之乡”。陈行老街人才辈出,成为繁华之地,声名远扬。

陈行双梓树

声名远扬

明清时期,陈行地区由本地望族名士引领,形成颇具影响力的乡土文化圈,可称为本区域江南文化制高点。尤其是清代晚期,这里形成独特的文化空间,自有和谐的僻乡风情和浓郁的田园文化,以致二十世纪初期,地方自治和办学义举的成效显著,享誉沪上。占地3亩的“陈行西园”,成为上海地区最早的乡镇公园。近代在这里诞生了《沪谚》,现已成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

陈行老镇在近代社会转型时期领风气之先,是中外学者研究中国近代江南乡镇风情的一个经典个案。

陈行老街旧影

弃用可惜

2000年10月18日,鲁汇、杜行、陈行三镇合并,成立浦江镇,“陈行”地名因此“游离”官方表述。2015年6月,浦星路以西,丰收村和亭子村南面现有村界以北区域划出,另建浦锦街道,官方表述弃用“陈行”地名,因此“陈行”开始消失。

幸好,在浦星公路与陈南路交叉口西南角尚有一座“陈行公园”,建有6米高坡和4473平方米人工河面,将自然风景与人工造景有机统一。1999年1月开放至今。尽管它与原陈行老街相距甚远,但俨然以“陈行”为地名。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是重要的品牌形象识别元素,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价值。陈行老镇己经消亡,但是用了400年的“陈行”地名在人们口中至少还有100年不会消亡。

陈行公园“原乡记忆”

初审:陈依婷

复审:林心怡

终审:徐雷冰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
身边24小时

身边24小时

随时随地,关注社会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