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落幕后,欧洲政治共同体峰会和欧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周末相继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支持乌克兰问题成了两场会议的共同焦点。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持续升级的“挺乌制俄”战略给欧洲带来了严重反噬效应,也让各国越来越力不从心。几乎没人能明确回答,这种模式还能撑多久。现实表明,欧盟内部再次暴露出深深的裂痕。
“该适应新形势了”
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8日在欧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仍然强调,欧盟必须支持乌克兰,“否则就会释放错误政治信号”。但会议东道主、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则呼吁欧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现有政策。
“即便败局已定,现在还有一些人希望冲突持续下去,还想继续提供大量金钱。还有一些人谨慎地表示,我们应该适应新的形势了,这两种人如今正变得越来越多。”欧尔班特别提醒,如果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在新一轮任期内终止援乌,欧洲将无法单独为乌克兰提供战争所需的资金支持。
长期以来,欧盟内部对于是否应继续支持乌克兰一直存在分歧。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就批评欧洲理事会已成为“军事内阁”,只顾着“将更多子弹送到乌克兰”。
他们为何愤怒又无奈
正如欧尔班所提到的,部分欧盟国家对援助乌克兰的态度正在慢慢发生转变。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波兰一直是乌克兰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但是,随着乌克兰农产品冲击波兰市场、波兰卡车司机围堵边境等事件的发生,波兰援乌的民意基础渐渐消退。从财政和自身安全等角度考虑,波兰政府也在逐渐调整对乌政策。加之乌克兰对波兰所谓“吝啬、不守承诺”的指责,两国矛盾开始凸显。
还有国家在援乌问题上充满无奈。以德国为例,财政上的捉襟见肘已经让德国的援乌底气越来越弱。受反噬效应影响,德国近两年来物价持续上涨,工业生产下滑,经济濒临衰退,以至于德国政坛近来也陷入严重震荡。
“欧洲需要赶紧醒来”
波兰和德国的困境和纠结也是整个欧洲的缩影。随着俄乌冲突延宕,欧洲不但成了这场家门口危机的最大输家,而且在经济低迷的同时不得不疲于应对增加军费和长期援助乌克兰的双重挑战。
而欧洲面临的更大窘境是美国的渐渐抽身。特朗普此前曾毫不掩饰地指责欧洲在安全问题上“搭美国的便车”,并一再表示反对继续援助乌克兰。这让欧洲认识到,大幅减少对美安全依赖已经是势在必行。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近日也刊文告诫,“欧洲需要赶紧醒过来,想办法照顾好自己”。文章称,特朗普重返白宫意味着欧洲人的好日子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