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东兴:“蚕桑村”的致富密码

阳光洒在元觉村的果园里,桃树、李树、柑橘树随风起伏,不远处的桑园里,翠绿的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这里的故事。

这里是内江市东兴区双桥镇元觉村,2023年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从古老而兴盛的蚕桑产业,到不断创新拓展的产业链,再到新兴的水果种植产业,元觉村正以多元化的产业布局,走出自己的乡村振兴路。

蚕桑产业

增收致富的绿色引擎

在元觉村,蚕桑产业犹如一股不竭的活力源泉,为村民们的增收致富铺设了坚实的道路。这一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产业,凭借其成本低廉、周期短暂、价格稳健、高效益及绿色环保的特性,在元觉村绽放异彩。养蚕不仅巧妙地利用了农村闲置的房舍资源进行养殖,还有效吸纳了当地的剩余劳动力,引领村民们一步步迈向持续增收的新生活。

如今,元觉村已拥有超过1000亩的桑园,今年养蚕300余张,蚕桑产业在这里展现出蓬勃生机。近日,元觉村迎来了第七批次的蚕茧丰收季。在蚕茧收购点,前来交易的村民们络绎不绝,他们怀揣着辛勤劳动的成果,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收购现场,工作人员们忙碌而有序,他们细心地对蚕茧进行分拣、称重、质量检测与分级,确保每一批蚕茧都能得到公正的评价。随着雪白的蚕茧堆积如山,最终满载着一大卡车的希望与收获,缓缓驶离收购站。村民们手中沉甸甸的蚕茧,在这里化作了实实在在的“红票子”,他们数着钱,脸上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蚕茧收购采取了更为科学公正的方式,依据检测结果严格划分蚕茧的质量等级,并坚持“优质优价、次质低价”的原则,公开透明地确定收购价格,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蚕农们的经济利益。据统计,第七批次的蚕茧平均收购价格约为每公斤55元,这让元觉村的蚕农们增强了种桑养蚕的信心与动力。

传统丝蚕养殖滋养着元觉村一代又一代的村民。而今年,元觉村在传统的基础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引进了周期短、省桑叶、省劳力且高效益的僵蚕养殖,为蚕农们的增收致富之路增添了新的亮点。

“今年,我们尝试养殖了几季僵蚕,每季喂养了22张蚕种,每张产出的干蚕重量在18公斤以上,单张产值超过3000元。”元觉村僵蚕养殖基地的负责人孟基军介绍,僵蚕养殖与传统丝蚕养殖有所不同,僵蚕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等多种功效。当蚕幼虫感染白僵菌后,它们会死亡并僵化,体表会长出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粉,此时的干燥虫体便是僵蚕,可以直接销售给中药材市场。这一特性使得僵蚕养殖无需经历传统丝蚕养殖中的上簇、摘除等繁琐工序,同时,僵蚕对桑叶的需求量也较小,市场需求大,养殖收益颇为可观。

为了不断满足市场需求,提升蚕桑产品的附加值,元觉村积极探索传统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他们创新性地实施了“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联合生产经营模式,极大地激发了村民们的养蚕热情,为村民的稳步增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元觉村,小小的蚕茧正编织出大产业的宏伟蓝图,共同绘就了一条乡村振兴的致富之路。蚕桑产业正焕发着新的活力,传统与创新在这里交相辉映,共同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产业链延伸

桑叶桑枝的新价值

蚕桑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产业链的深度延伸与多元化拓展,在元觉村展现出了生动实践。在这里,桑叶不仅扮演着传统养蚕的角色,还被创新性地用于制作桑叶茶,而桑树枝条则成为了培育桑枝食用菌的宝贵资源。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元觉村一家农业公司的桑叶茶加工车间,一片片桑叶正通过现代化设备历经清洗、甩干、切叶等基础处理,再经由杀青、搓揉、解块、炒制等精细工序,最终转化为口感甘醇、香气扑鼻的桑叶茶。

“我们引入了前沿的微波杀青技术,以确保桑叶茶的品质。”公司负责人刘洪自豪地介绍道,桑叶茶通过线上渠道远销全国各地,市场反响热烈。

紧邻桑叶茶加工车间的,是公司的桑枝食用菌种植大棚与冷库。在冷库中,村民们正忙碌地将平菇菌种均匀拌入菌包培养基,经过精心搅拌后,菌种将在菌包内萌发形成菌丝。

“我们从2020年起尝试桑枝食用菌的培育,虽然初期遇到了一些挑战,但自去年起,收益显著提升。”刘洪分享道,“成功的关键在于严格的高温消毒杀菌处理,以及冷库中22℃至25℃的恒温培养环境。这样的条件下,菌丝茁壮成长,转入普通大棚后,病虫害风险降低,能够保证良好的收成。”

目前,该公司年产平菇50万袋、鸡菇5万袋、羊肚菌3万袋、袖珍菇10万袋,年产值超过100万元,产品主要供应内江各农产品批发市场。“我们的桑枝食用菌在市场上备受青睐,桑枝菌独特的香气、鲜美的口感以及细腻的质地,是普通菌菇达不到的。”刘洪介绍。

水果种植

自然优势下的新探索

元觉村的农业多元化发展之路并未止步,水果种植产业正悄然兴起,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与色彩。得益于元觉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气候以及丰富的水资源,村民们开始积极探索水果种植的新路径。

在位于元觉村的一家专业合作社果园里,一片郁郁葱葱的桃树间,工人们正忙碌地穿梭,他们手持剪刀,细心地修剪着每一根枝条,仿佛在为这片果园进行着精细的梳妆打扮。这些经过精心修剪的桃树,不仅外形更加美观,还能够更好地接收阳光和空气,促进果实的生长和发育,提升水果的品质和产量。

回溯果园的发展,合作社负责人文志巧说:“我一直觉得我们元觉村气候、土壤条件都很好,适合种水果。我们在2019年的时候承包了245亩长期撂荒的坡地,准备用来种水果。”

“在规划阶段,我就着重考虑了果园的布局和种植品种。我们将100亩土地用于种植李子与桃子,涵盖了脆红李、蜂糖李、冰糖李等优质品种,以及独具特色的冬桃。而另外100多亩土地,则全部种植了高品质的柑橘类水果,包括春见、沃柑、甘平等,也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

在产量方面,果园的柑橘类水果尤为突出。其中,春见年产量约为10万斤,沃柑则高达40万斤。这些水果通过批发渠道远销至江浙沪等经济发达地区,而桃子李子则主要借助电商平台,将这份来自元觉村的甜蜜送往全国各地。

果园的繁荣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果园内的灌溉管网、蓄水池、产业道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政府的资金补贴支持,为水果的高产高效提供了坚实保障。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还被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也因高产栽培技术被评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户。

果园里每天都有固定的10多名工人忙碌着,而在采摘高峰期,更是70余人务工。他们都是来自元觉村的村民,果园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就业机会,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也让他们对家乡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谈起未来的规划,文志巧信心满满:“我们还打算对现有的桃子和李子品种进行升级更新,提升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再建设一些观光亭、露营基地、农家乐等设施,将果园打造成一个集采摘、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观光园。”

在元觉村,蚕桑产业像一棵大树,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如今它又萌发出新的枝芽。僵蚕养殖带来新的机遇,桑叶茶和桑枝食用菌产业的兴起,如同树上盛开的花朵,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吸引着市场的目光。桃子、李子、柑橘挂满枝头,水果种植承载着村民们的幸福与期望。多元化产业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让元觉村的村民得以安居乐业。元觉村在产业发展之路上稳步前行,村民们的生活也日益富足,元觉村将不断探索,用多元化的产业发展为村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