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化的“江浙沪独生女”,只是少数人的幸运

虎嗅APP 2024-11-12 10:44:20

瑞士卷让全国男人备受拷问,但除了江浙沪。就像Ip上海的网友写的评论:因为在上海,吃不到瑞士卷的只可能是老公。

而“江浙沪独生女”早就成了顶配身份,社交媒体惯用“受尽宠爱”、“生活优渥”、“人生顺遂”等形容词来勾勒她们的模样,广大网友更是奉之为最向往的人生,纷纷发愿来生要做“江浙沪独生女”。

在“江浙沪独生女”人设走上神坛之余,互联网语境下还衍生出了“东北独生女”、“川渝独生女”、“京圈大小姐”、“县城大小姐”……等系列强调“出身决定论”的标签。

它们所指向的是一群无忧无虑的独生女,她们坐拥家人无条件的宠爱与支持,无需在社会中拼搏与厮杀,成长的过程中基本没吃过苦,找不到好工作也有家庭兜底,享受着一种乌托邦式的人生。

然而,这些璀璨的生活,却并非现实的全貌。为什么要强调独生女,因为隐藏的含义是——没有儿子,这一切才会成立。

独生女,这个大体上由计划生育政策而催生的群体,有其幸与不幸。在众声喧哗的背后,掩埋于其生活欢歌之下的,仍然可见地域认知偏差、家庭生育变奏、性别公正、父权规训等问题的身影。

被抵制的“杨笠们”声嘶力竭抗争着的,是优越如“江浙沪独生女”们也难以躲避的阴霾。

不被期待地出生,只是物理意义上的独生女

成为独生女对于很多中国女性来说是一种偶然。

上世纪90年代,周毅敏出生于一个教师家庭,父母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他们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本地中学的老师,一直被视作家族的骄傲。彼时,正值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最严的时期,体制内的人如果超生,面临的是被单位取消福利待遇甚至清退的后果。

在这种背景下,周毅然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独生女,也恒久地成为父母在家族中被议论的“短处”。

在周毅敏的记忆中,因为自己是女孩,没少听到家人的怨怼。

爷爷奶奶不止一次地提到:就建军(周毅敏爸爸)没有儿子,敏敏如果是个男孩就好了。父亲当着她的面感叹:要不是当时政策不允许,你还会有个弟弟。因为生了女儿倍感“矮人一头”的母亲,给她取的小名叫“敏仔”,从不允许她的成绩输给任何堂表兄弟。

为此,周毅敏卯足劲在学校力争上游,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即便如此,周毅敏却很少得到父母的称赞,似乎所有的成绩都是理所应当的。

反之,偶尔的落后和波动,则会在家庭内部引起一场轩然大波。诸如“女孩果然到了初中就不如男孩”、“女生的脑子就是差一点”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

学生时代,周毅敏的生活总是被各式各样的课外强化班和兴趣班所填满,一边是不能输给别人家小孩的学业,一边是像父母理想中的大家闺秀一样,学古筝、学画画、学跳舞……无人在意她的真实喜好。“别说网友,我本人也羡慕网络描述的那种江浙沪独生女,谁不想渴望无条件的爱呢?”

在周毅敏身上,不被期待的性别必须做出超越期待的成绩,才能勉强弥补父母的遗憾。

考试失利,周毅敏首先想到的不是为自己难过,而是担心爸爸在学校丢面子,妈妈在亲戚面前抬不起头,回到家,即便不被爸妈训斥,也会收获更紧凑的学习安排。五点早起晨读,课外加练做到深夜,周末在各个补习班之间来回,这一切都有母亲寸步不离地陪伴。

在她的鞭策下,周毅敏一直都是孙辈间最拔尖的小孩,尽管亲戚们仍会背地里嘲讽:那又怎么样,还不是个女儿。总归不在面上,周毅敏尚能心平气和地相处。

直到临近大四,周毅敏说出了要去留学的想法。起初,父母以太远为由不同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女儿毕业后留在本地,考个教师或者公务员,周毅然不肯屈服,双方僵持数月。

再见面时,母亲告诉她,家里的存款已全借给即将结婚的表哥买房,让她打消出去的念头。

家庭群里,家人祝贺表哥迁新居(周毅敏)

然而,真相却是,家里以“聊表姑姑姑父心意”的名义,“赞助”表哥一部分买房款,然后“骗”她手里已经没有钱了。究其原因,无非是担心她跑得太远,再也不受管束,偏离了家庭的期待:在家找个工作,谈个对象,尽快生个孩子,过个体面日子。

那是周毅敏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背叛,毕业后她“赌气”没有回到父母身边,双方的关系仍在角力。周毅敏不理解母亲的前后不一,好强好胜地培养自己作为“敏仔”长大,末了却要让自己变成“差不多”的敏敏,那这些年奋力向前的自己算什么?

在“江浙沪独生女”大热之后,周毅敏发了个社交动态,自嘲“已被开除浙籍”。她虽然是独生女,但家里好像总有一个隐形的儿子,从未出生,却让父母魂牵梦萦。

绕不开的传宗接代,生活优渥的前提是乖顺

独生女终归不是独生子。

在“作为江浙沪独生女是种怎么样的体验”的相关话题下,总能看到这样的答案:

“我妈已经帮我圈定未来只能嫁的城市了”

“考大学成绩挺好的,想出去,她爸不让,然后就去了离家开车20分钟的一个大学”

“就是图一个安慰吧,有一个工作象征一下”

“天真地以为全世界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

“买包买香水”

由此勾勒出她们的人生画面:上学不出省,对象找本地,结婚不跨区,门禁管到老,房车生来有,工作贵体面,没钱找爸妈,不嫁不娶两头婚……

每当读到这种描述时,黄玮的心里都忍不住咯噔一下,部分人引以为傲的父母之爱,沾沾自喜的优越生活,这些年正逐渐成为困扰她的事物。

“所谓的一生顺遂,是顺父母意,遂父母愿。”

过去二十多年,黄玮的生活算得上是江浙沪独生女的典型写照。作为独生女的独生女,黄玮从出生起就受尽宠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外公外婆疼到心坎里的孙辈,从小被家中两边的老人争着抢着照看,几乎是按部就班顺风顺水地长大。

要问有什么烦恼?那时的黄玮是没有答案的。一直到大学前,黄玮都没有离开过家,上哪个学校,学什么才艺,穿什么衣服,去哪个大学,报什么专业,甚至于交什么朋友,都是父母一手包办,周边人皆是如此,她从未感觉有什么不对。

进入大学,父母的本意是搬家到校区附近的房子,方便女儿从家里往返,实在不行就让爸爸每天接送上下课。但是,对大学校园生活充满憧憬的黄玮,还是在一再的央求和保证之后,得到了住校的许可。而黄玮迟来的“叛逆”正是从那时开始的。

19岁,正是喜欢寻求刺激和新鲜体验的时期,在室友的带领下,黄玮开始在学校里尝试一些脱离父母喜好的装扮,周末回家时就会换上正常的装束。那时,黄妈妈隔三岔五就会来学校送补给品,然后带走需要清洗的衣物,某次“奇装异服”不小心夹杂在其中,事情就这样败露了。

黄玮被爸妈拉着进行了语重心长的谈话,接下来的半个学期都搬回家里住。待重新解禁后,黄玮又背着父母偷偷去纹身,和大学朋友偷偷去夜店……

虽然事发后总会被父母严正教育,降低生活费以示警戒,但靠着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支持,从来没有什么大问题。直到她在学校偷偷谈了恋爱,对象是比她大一届的学长,家里是昆山的普通家庭,第一次引起父亲勃然大怒。

横亘在江浙沪独生女婚恋中的地域矛盾(图源网络)

起初,黄玮还在努力抗争,试图打消家人对于男友的地域偏见。但向来对她百依百顺的父母丝毫不松口,亲戚朋友们轮番来做思想教育。

心理压力过大的她最终选择了妥协,麻木地向男友提出了分手。这一次经历,也让她意识到,婚恋问题是家人的底线。

毕业后,黄玮在家里的安排下,入职了一家朝九晚五的国企,随之而来的是眼花缭乱的相亲,多数是父母社交圈里面的“优质”对象。

看着对方一幅公事公办的态度,她也丝毫提不起劲。只有两家父母热情地规划小夫妻的未来生活,细节到装修哪一套婚房,生两个小孩,第一个先冠谁的姓……

母亲总是把“一个女婿半个儿”挂在嘴边,令黄玮感觉,自己的存在,自己的过去,甚至自己的将来,都是为了换取爸妈想要的这个儿子。黄玮吐露了内心的想法,得到父母大度的回应的:“不想结婚也没事,给我们个孙子就行。”

传宗接代不可破,朋友们的父母想法也类似(受访者图)

别人家还在催婚,黄玮和朋友们则在经历疯狂地“催生”,朋友的父母甚至劝说得更直白:“借你的肚子过一下而已,其他不用你费一点心思,爸妈全包。”

不容拒绝的传宗接代任务,乐观地说,这背后是长辈的期待和呵护;悲观地说,这是优越如江浙独生女也无法摆脱的工具性。

被中止的独生女体验,相差20岁的弟弟

独生女是我们这代人限时的体验,对有些女性来说也会随时终止。

当父母第一次用开玩笑的语气询问杨惠:“给你生个弟弟怎么样?”杨惠的第一反应是诧异,紧接而来的是莫名的愤怒,不惜放狠话回绝:“你们要是敢生,我就敢跳楼。”听了这话,在场的家人都噤声了。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改变事情的最终走向:一年后,杨惠多出一个相差20岁的弟弟,从“江浙沪独生女”变成了“有弟弟的非独”。

杨惠出生时,家里还不是如今的光景,那时父母刚刚支起一家小型手工作坊。夫妻俩起早贪黑地工作,把女儿放在爷爷奶奶身边,待到杨蕙大长到十来岁时,家里的工厂已逐步走上了正轨,两人的工作节奏更加紧张,愈发忙碌。

虽然是独生女,杨惠并没有体会到网上所形容的“千娇百宠爱”,相反,她从小跟着大人去厂里帮忙做手工,和厂里的叔叔阿姨们打成一片,最常见到的总是父母匆匆的背影。

小时候,杨蕙经常听说“XX的爸妈离婚,XX又多了个后妈,XX爸爸在外有个私生子”等逸闻,但看到自己忙到团团转的爸妈,她没有丝毫的担心。

尽管爸妈能分给自己的时间很有限,自己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跟在爸妈的屁股后面说废话和撒娇,但她安慰自己,每对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是不同的,然而现实却给了她一记当头棒喝。

自从二胎政策开放之后,类似这样“追生老来子让独生女变成姐姐”的情况并不少见。根据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江苏省和浙江省的二孩出生率均超过50%,远高于全国平均二孩出生率38.9%。

光是杨蕙的大学同学中就有不少的案例,过大的年龄差甚至让部分家庭的独生女成为实际上的二孩养育者。

杨惠倒是不用操心养育弟弟的问题,但弟弟出生后家人的种种举动,让她真正明白:“我爸妈其实知道怎么爱自己的孩子,只是那个对象不是我。”原来他们是可以为了不错过儿子的重要时刻,适当地放手一些工作;原来参加家长会这种事情,不一定是要由家里的阿姨代劳的……

在二胎出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大概是出于“愧疚”或者“心虚”,家里人会看杨惠的眼色,尽量在各种事情都顺着她的意思。但是防不住也会有些恶趣味的亲戚,故意在她面前说些不合时宜的话,比如“以后你爸妈的财产都是你弟弟的了”。

以至于,她还没能从亲情的背叛中缓过来,就要开始操心财产问题。

大学毕业前,家里给她买了套房,父母在口头上给了她一些物质承诺,但每个承诺的背后都与既定的人生目标挂钩,简言之,凭一个好女婿来领取丰厚嫁妆。

杨惠知道,一切终究是不同了,自己从家庭的核心,逐渐变成了局外人。而在互联网上被众人羡艳的江浙沪嫁妆,有些是爱,有些或许是补偿。

得到了丰厚嫁妆,失去的可能是家业继承(图源网络)

“大部分家庭的独生女,都不适合深究自己与父母的关系。”那些浮于表面的温柔和甜蜜,构建出不堪一击的空中楼台。

尾言

被神化的“江浙沪独生女”,不过是少数人的幸运。

现实中的“江浙沪独生女”,有的受困于父权,被束缚着羽翼,被迫接受传宗接代的使命;有的拼命奔跑,付出千百倍的努力,也得不到一些男性生来就有的称赞和权利;有的受困于自己不是儿子的原罪……

“江浙沪独生女“本质上是迎合社会热潮的产物,是集体意识共同塑造的精神乌托邦,大肆流行反而遮蔽了真实江浙沪女性的困境,令她们变得模糊,促使一些人自动带上这顶面具。

而背后折射出的是:那些生猛鲜活的时代远去,人们以此来进行自我麻痹并获得想象性满足。

与此同时,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如同“剩女”一说,“江浙沪独生女”同样也是被建构又被大力推动的概念,它们背后所指向,要让女性回归到“原有”的位置。

前者放大了女性的婚恋焦虑,以此解决性别比例失调下的结婚率问题,后者通过正向描绘金丝雀般的人生,让更多的女性自愿回顾到“乖顺”状态,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传统的社会运行。

而在广袤的生活面前,亲爱的中国的女性们,不要太早地放弃自己,时代的大潮滚滚向前,一代又一代会更好。

注:本文人物均为化名

26 阅读:14271

评论列表

一线吃瓜

一线吃瓜

27
2024-11-12 17:59

年少时或受家人万千宠爱于一身,或常被感慨为何不是男儿,长大后都会受困于家人的万千期望缠绕于一身,挣不脱也无法挣脱。独生女,特殊时代的名词,到底远看花团锦簇幸福美满的一生,还是近看是期望失望束缚折磨的一生,这滋味只有自己知道了

momo 回复 11-23 09:40
为什么要感概不是男生,我们苏南城市没那纠结传宗接代,而且我们俩人又决定当丁克了,双方父母都很开明,生儿子一定传宗接代了?别说女儿了,还能当丁克呢[笑着哭]

用户16xxx47 回复 01-01 05:58
只要是独生,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生活要幸福得多,没有经济压力

剪瞳

剪瞳

18
2024-11-14 13:52

确实,作为浙江独生女,从小就知道自己是不被期待出生的,父母是有遗憾的。一方面背负着很大的压力,必须在学习上,及各个方面不输男孩;另一方面又被传统观念要求着,比如女生就得结婚嫁人啊,就得有女孩的样子,温柔贤惠啦。80后过着拧巴的人生。另外不是浙江人都有钱,城市里没文化没本事,苦逼哈哈拿低保的父母大有人在,既没钱留不了学,也没房没车,更安排不了什么好的工作。 父母不是主动选择了我作为他们唯一的宝贝,而是不得不接受我是他们唯一的孩子,这个事实

用户51xxx75

用户51xxx75

10
2024-11-12 22:16

独生子不生孩子试试看,不一样催婚?

从天边来的猪 回复 12-12 11:55
有得有失,生活上的无忧无滤不是我们这些从小自力更生的人能比的,穷人有几个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很多人只是活着,

用户10xxx22

用户10xxx22

10
2024-11-12 23:40

说白了女人就是既要还要又要,可能吗,你去美国还是得生

用户13xxx20 回复 12-03 10:52
谁不是既要又要呢,男的娶老婆就没要求吗?又想老婆漂亮又想老婆温顺听话还要生娃照顾家庭,女的想要老公赚钱养家又体贴温柔,甚至于你对父母不也是这样吗想家里有钱父母独宠

QQ 回复 12-12 11:38
你娘是女人吗?说问题说重点,不要一棍子都打死

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

9
2024-11-28 15:11

珍惜现在生活,独生女 ,你们的日子比你们的母亲和祖母好若干倍,

用户17xxx95

用户17xxx95

9
2024-12-03 10:47

我出生时就连我重男轻女几十年的太奶奶都说,现在生男生女一个养了,一个姑娘就好了。而我奶奶在孙辈里最疼我这个孙女儿。

14141414

14141414

5
2024-11-15 18:49

为什么神化么,因为只要家里有个儿子就没女儿啥事了,还美其名曰天经地义[得瑟]

hz

hz

5
2024-11-20 09:40

浙江 江苏虽然经济发达。但是农村传统陋习很多

云中漫步

云中漫步

4
2024-11-21 10:20

好文章!

宋知棠

宋知棠

4
2024-11-25 18:08

我是江浙沪独生女。虽然家里挺普通的,不想网上描述的那种有钱小姐姐一样,但是我这个独生女是父母主动选择的。浙江当时是一胎半政策,农村户口第一胎是女孩可以有二胎,我父母也没有生。我从小就没有感受到过重男轻女,也从来没有人和我说要是我是个男孩就好了。就连我出生前就去世了的奶奶在世的时候也期盼的是一个孙女。小时候我一直觉得重男轻女是很遥远的事,直到高中大学那会儿才发现其实身边有很多,只是我没察觉而已

从天边来的猪 回复 12-12 12:04
那是你家普通。你得到越少你失去的就越少,你小时候得到的越多,你长大后失去的就更多,她们不明白这个道理

会飞的鱼

会飞的鱼

4
2024-12-09 19:46

实话实说:年轻一代应该向广东人学习,连续几年百万出生率,舍我其谁?!上海?!出生率堪比外星级,比棒子国还低[捂脸哭]

涛哥

涛哥

3
2024-11-13 10:37

生活环境如同温水煮青蛙,所以中庸之道最好,不是连生八个要招娣,也不是只生一个女儿要孙子跟妈姓

葱头

葱头

3
2024-11-26 15:09

我爸妈可没有重男轻女。是我妈不想生,她就生了我一个,我80后的,他们从来没有灌输什么重男轻女的想法给我。谁敢对我说半分坏话,我妈肯定上去骂对方,不排除有很多人重男轻女,但我周边都还好啦,我同事朋友也有很多是独生女了

石头

石头

3
2024-12-02 15:37

我是江苏独生子的妈妈。同事女儿出国的,他们都不运万里去帮着带娃,在国内的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女儿在所在的城市买房,做带薪保姆,没见过文章中所说的。

土星三环内别墅

土星三环内别墅

3
2024-12-09 14:47

作者散发出强烈的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心态

。。。。

。。。。

2
2024-12-10 10:24

不管是受尽宠爱,还是坎坷半生,我总得活成我啊!自由啊~

九天

九天

2
2024-12-13 09:47

93年去黄山旅游差点被上海一个妹子给泡了。

童童

童童

1
2024-12-02 00:14

我就是江浙沪独生女,并没有文中说的那种感觉[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