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在香港举行的“2024川港文化活动周”中,自贡杂技节目《肩上芭蕾》如同一幅水墨画般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与韵味。这个从排练至今仅一年时间的节目,已如蝴蝶般飞往了山东、鄂尔多斯、河南、香港等地,并走出国门,演进美国、多米尼加共和国。
一场场的表演不仅是对自贡杂技技艺的展示,更是对文化自信的坚定表达。这让我们不禁思考,怎样的文化力量,能让这样一个节目在异国他乡绽放出璀璨的光芒?怎样的文艺节目,能既叫好又叫座,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肩上芭蕾”如何炼成
巴掌大“舞台”翩翩起舞
轻盈抬腿,优雅的芭蕾在两肩之间旋转绽放……11月7日,在自贡市杂技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的排练厅内,记者见到了正在排练的《肩上芭蕾》男女主角——王帅和丁宗敏。
在6分钟的节目中,见丁宗敏仅凭一只足尖稳立在王帅的肩头,轻点足尖、舒展身姿、轻盈旋转,曼妙的舞姿将芭蕾舞的优雅展现得淋漓尽致,宛若一只轻盈的蝴蝶翩翩起舞。而她的“舞台”正是搭档王帅巴掌大小的肩头。
而节目最大的亮点则是“蝴蝶”轻灵飘逸地在王帅头顶上,踮起足尖的那一瞬间,充分诠释着力与美的交融。
从杂技、芭蕾、体操等艺术门类中汲取养分的《肩上芭蕾》,属力量与技巧结合的杂技节目之一。但由于难度高、风险性大、适合芭蕾舞蹈形象和兼备“底座”和“尖子”的演员很难挑选,《肩上芭蕾》在自贡杂技团一放就近十年。去年10月底,由于新鲜血液王帅的引进,市杂技团终于“重拾”起这一杂技节目。
“《肩上芭蕾》结合了西方古典芭蕾和中国传统杂技,是东西方文化深度融合后碰撞出的璀璨火花,更是文艺工作者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突破与探索杂技新可能的大胆尝试。”市杂技团董事长李轶告诉记者,节目以“亲近自然”为主题,不仅可以单独演出,也可以加入到自贡原创杂技剧《恐龙馆奇妙夜》中,可谓一举多得。
然而,为了展现“只为在你肩头片刻停留”的浪漫意境,两位青年演员经历了从孕育、破茧再到成蝶的艰辛过程。
20年前,年仅10岁的丁宗敏便开始学习杂技,主攻柔术和倒立。2020年,她挑战自我开始练习绸吊。2023年,她再次“跨界”,练起《肩上芭蕾》。
相比于丁宗敏,王帅主攻“底座”。他需要注重训练力量,把斜方肌、肩胛提肌等肩部肌肉练得足够发达,才能成为托举“白天鹅”的坚实“底座”。
刚练时,丁宗敏的足尖鞋鞋头上全是血和脓,而王帅的肩膀则是一个破皮、结痂,再破皮、结痂的反复过程。丁宗敏的舞鞋在王帅的右肩磨出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茧痕。
从双脚站立到单脚站立,再到单脚肩上旋转……每一个动作的背后都是两人成百上千次的练习。特别是双手拉顶的动作,需要王帅将躺在地上的丁宗敏迅速甩起,双手支撑倒立于空中。刚练时,两人一天要练几十次,常常都会失败,让丁宗敏一次又一次狠狠地摔在地垫上。
如何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表演状态?“很难!”丁宗敏需要精准地把自己的体重控制在85斤左右,“如果我重那么一丁点,我们有可能完成不了那些在肩上、头上的高难动作。如果自己胖了一点点,就像身上绑了一个沙袋一样,很重、很累,脚底下就迈不动步了,那种感觉是很微妙的”。
现在,对于两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形成默契,因为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精确“使出”它所需要的力量。每天两人都会坚持练三遍,并拍摄视频,找出不足后再反复练习。
“走出去”的故事
有苦有泪更有甜
在今年“五一”期间《肩上芭蕾》受邀走进山东,12天时间里连演53场。虽然,这是他们首次登台亮相,但由于少了地垫、少了背后的保护的教练,让两位演员心中少了几分初登舞台的欢喜,多了几分忐忑。“其实我们还在磨合期,这次演出让我们在高强度演出中、观众期待中迅速成长。”丁宗敏说。
9月中旬至9月底,《肩上芭蕾》更是受邀走进美国、多米尼加共和国,连演7场,用绚丽服饰、灵动舞姿、高超技艺,展现出四川的山水风情、自贡的特色文化。
在美国期间,演出城市间相隔远,每个点位都需要搭乘飞机而且还有时差,这让演员每天只有三四个小时的睡觉时间。“10天的行程,有50多个小时都在飞机上。”王帅告诉记者,虽然很辛苦,但每场演出以后,无论什么皮肤的观众,都能给你竖大拇指,能够起立为你鼓掌,这一点让我们作为中国演员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也更加促使我们持续地热爱和追求这项事业,觉得是自己的使命。
国庆期间,这只美丽的“蝴蝶”在河南省郑州市“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主题公园“振翅”。没想到,刚演出一天后丁宗敏就突发疱疹。“为了演出效果,脸上的10多颗疱疹用痘痘贴遮盖住,最疼的时候都有点天旋地转了,到处都疼。”丁宗敏说。
同样“疼”的还有王帅,因为每天五场的高强度演出,加上北方气候干燥,这让王帅右肩的伤口复发。7天演出时间里,丁宗敏每天不断站在王帅肩膀上,只要她的足尖鞋立起来,王帅就感到刺痛,而一旋转就掉皮。第一天破的皮,第二天刚好结痂,丁宗敏的足尖一旋转,痂瞬间被撕掉。
主办方了解到这一情况,告诉他们可以降低难度,不做“站肩”动作。不过倔强的两人坚持使用原动作,将最美一面奉献给观众。“我们真诚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形式,传达我们的诚意,打动观众。”王帅表示。
为什么在半年时间里,《肩上芭蕾》能够收获这么多订单,成为自贡杂技自《顶板凳—中国龙》《倒立—哪吒》后的又一“爆款”?
“中西合璧有文化内涵”“对演出环境要求不高,4米以上空间即可”“两名演员换上服装就能演,不需要道具”……李轶向记者细数起它的优点。
《肩上芭蕾》仅仅是自贡杂技扬帆“出海”,展现中国魅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自贡市杂技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把杂技特色和彩灯外展优势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这一平台,努力推动杂技“走出去”,打好杂技外演这张牌。“我们成功地借助‘灯会+杂技’模式,从以前单一性演出型转换为走共谋发展、合作共赢之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李轶表示。
在李轶看来,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至关重要。为此,自贡杂技正不竭余力地以独特的方式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作积极贡献,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自信、展示四川文化魅力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