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怀远:小糯米“种”出百亿大产业

了解安徽怀远,最初是从石榴开始的。每年十月,茨淮新河百里石榴长廊的石榴着色后,一片“丰景”喜迎八方来客。

再走近一步,位于淮河、涡河、芡河等灌溉体系的怀远县,靠水吃水,是不少农特产品的一方天然宝地。除了石榴,还会发现这里的糯稻同样“闪闪发光”。

日前,在第二届沿淮糯稻产业集群建设大会上,安徽省市场监管局为怀远糯米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揭牌。在怀远,一粒糯稻串联一个产业,从糯稻育种到规模种植、从深加工到食品产业,沿淮糯稻闯出一条百亿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规模种植生产加工集群化

立冬刚过,走进安徽怀远龙亢农场,这里数十万亩糯稻迎来盛大的收割仪式,稻浪滚滚,粮香弥漫。

据介绍,怀远农垦集团龙亢农场作为全国闻名的糯稻生产基地,也是以糯稻产品成为农业农村部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安徽古井贡酒的优质糯稻种植基地也设在此地,企业和农场签订原粮订单。

值得一提的是,该农场生产出的糯稻不仅有品质高、纯度高、产量大且稳定的加持,更有科技赋能数据支持。这背后,离不开一台物联网AR平台及物联网传感设备的“运筹帷幄”。

该平台基于糯稻产业特色,安装AR鹰眼球机、土壤PH、氮磷钾三合一等传感器及农业气象站等设备,平台将收集的农事墒情数据在AR数字一张图进行展示,为糯稻种植产业提供了数据加持和增值赋能,使其全生命周期信息“一目了然”。

“现在到了收割季,3万亩土地20多个人3到5天就收完了,以前1000多人需要20多天。”龙亢农场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机械化、智慧化给种地带来了大变化,农场规模种植的效益也得以不断增长。

效益越来越好,怀远县糯稻产业越做越大。现如今,怀远县糯稻种植面积约90万亩,产量50万吨,几乎所有乡镇均参与糯稻种植。全县培育糯稻生产经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1900余家,成立植保、农机服务队100余个,糯稻耕种收主要环节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1.6%以上。

正因如此,以怀远为代表的沿淮糯米行情,已成为全国糯稻行情变化的“晴雨表”,并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产业优势。

创新赋能产业振兴品牌化

百亿产业的背后,不能只满足于种植规模的扩大,更离不开糯稻加工企业的集聚。

怀远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如今,怀远县糯米加工企业发展到100多家,年加工能力400万吨以上,包括汤圆、粽子、糍粑、麻团、米饼、玉兰酥、糯米醋、专用糯米粉等产品在内,集聚了一批国家和省市级龙头企业为引领的糯米加工产业集群。

走进蚌埠市兄弟粮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糯稻碾磨机高速运转,糯米粉打包成袋,前来进货的卡车络绎不绝,呈现一片忙碌的生产场景。

“通过与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成立糯稻技术产业联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现在拥有安徽省科技厅认定的全省唯一一家‘糯米工程研发中心’,每隔2年就有高端糯米新产品研发并上市,比普通产品附加值提升数倍,去年实现销售额3.2亿元。”公司相关负责人如是介绍。

在其看来,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离不开当地科技部门的大力扶持。

作为怀远县科技局重点跟踪服务的科技型企业,每月科技特派员都要针对性地走访,了解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情况,并对研发项目管理和研发费用归集工作进行指导,为企业创新发展解忧纾困,助力企业“换道超车”。

事实上,作为首批安徽有影响力的绿色食品区域公用品牌之一,怀远糯米产业发展一直注重产学研结合,与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品种选育、品质分析、产业规划、新产品研发等领域深度合作,先后建立良种选育繁育实验基地12个,研发新产品6个,拥有发明专利6项,科技进步奖5项。

除了创新赋能,金融赋能同样使怀远糯稻产业规模化、链条化、品牌化发展更加稳健。

据了解,怀远县已出台《关于振兴怀远糯稻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每年安排3000万元糯稻产业专项发展资金,同时与省农担公司合作,对糯稻生产经营主体予以1000万元以内的授信额度,以信贷担保支持糯稻全产业链经营主体发展。

下一步,怀远县将进一步延强链、链补链,并辐射带动周边县区,形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糯稻全产业链,全力打造“中国糯米第一县”称号,带动更多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