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菊花盛开时,在中国人心中,菊花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吉祥、长寿、高洁、清雅以及坚贞不屈的品格,赏菊是自古流传的习俗。玄武湖景区、江宁湖熟菊花园、中山植物园……除了这些好去处,还能去哪里赏菊呢?不妨来一次别样赏菊之旅——在诗词歌赋里、珍贵文物里一览菊花风姿神韵。
文人墨客笔下,满满菊花情怀
自古以来,人们喜爱菊花傲然挺立、艳而不媚的风姿与神韵,傲霜凌寒而不凋的高洁品格,无数文人墨客为菊花留下了佳作。
最出名的,自然是东晋隐士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话勾勒出一幅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画卷。陶渊明笔下的菊花,不仅仅是田园景致中的一抹亮色,更是他内心深处对自然之美悠然自得、沉浸享受的象征。
黄巢笔下的菊花,则和陶渊明的淡然截然相反,一首《不第后赋菊》气势十足,“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代诗人杜牧的一句“菊花须插满头归”,描绘了古人争相簪菊花的场景。不过,簪菊花不算什么,还有人把菊花纹在身上。南京文史作家侯印国介绍,白居易有个狂热粉丝叫葛清,是湖北荆州人,每天唱诵白居易的诗还不够,时时刻刻难以忘怀。忘不掉怎么办?文到身上!于是他一狠心,一口气在全身纹了三十多首白居易的诗,从脖子以下,全身纹得满满当当。除了文上文字,他还根据对诗意的理解,配上图。比如“不是此花偏爱菊”这句,他在旁边还文着一个人手持酒杯,对着一丛菊花的图像。“不过我觉得他对白居易爱得还不够深。‘不是此花偏爱菊’其实并不是白居易的诗,而是出自白居易好友元稹的《菊花》,原句为‘不是花中偏爱菊’。”
古代帝王也十分欣赏菊花。“秋雨霏霏碧藓滋,闲情今日步东篱。不知冷月寒朝里,开到西风第几枝。”一首《冒雨寻菊》,道出了清乾隆帝的爱菊之情。
日常器具中,留存菊花之美
菊花盛放在秋季,古人将菊花定格在画作中,绘制在日常器具上,一年四季都可赏菊。
河南博物院藏元代磁州窑白釉黑彩缠枝菊罐,罐身以白釉为底,施以黑色花纹,形成鲜明的黑白对比。历史专栏作家“坚叔”介绍:“缠枝菊图案是磁州窑瓷器中常见的装饰元素,以其连绵不断的结构和吉祥的寓意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钧窑天兰釉菊瓣瓷盘、白釉青花缠枝菊炉、青花缠枝菊罐、青花团菊纹瓷碗……河南博物院里,一系列菊花题材文物,在当时具有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它们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寓意和审美观念。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菊花图》扇页,为画家虚谷所绘。只见秋菊于矮篱前绽放争艳,篱笆的线条断续而有节奏感,增强了画面的灵透性,也使得画作更贴近生活,富有园林情调。图中菊花的花瓣用双勾填彩法,先以笔勾出轮廓线,再以白粉和曙红填色。《菊花图》扇页作为虚谷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其精湛的绘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更体现了清代文人画的精髓和审美观念。
古代时尚穿搭,少不了菊花元素
在古代,菊花作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花卉,还被巧妙地融入了时尚穿搭之中。
古代菊花纹样常常被绣制在衣物上,作为装饰图案。这些纹样不仅形态各异,色彩丰富,而且寓意深远,常常象征着吉祥、长寿、高洁等美好寓意。“古人已经掌握了色彩搭配的原则,知道如何将不同颜色的菊花与服饰进行搭配,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例如,黄色的菊花可以与淡雅的服饰相搭配,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而红色的菊花则可以与浓烈的服饰色彩相呼应,展现出一种热烈奔放的风格。”“坚叔”说。
除了衣物上的菊花纹样外,古时人们还将菊花图案融入各种配饰中,如头饰、耳环、手镯、项链等,应季而饰,增添簪菊赏花的逸趣。故宫博物院近期在官方微博晒出一组菊花首饰,精美绝伦。其中清代点翠菊花纹头花就有好几种。其中一件以银镀金材质做成菊花纹底托,上嵌点翠,整件头花大菊花为主体,周边围绕小的菊花和枝叶,还有蝴蝶翩翩飞舞,配色以蓝色为主,让网友直呼“美翻了”。
戴上了美美的菊花饰品,拿起镜子照一照,镜子也是配图的菊花主题,古人的时尚搭配可太应景雅致了。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硬木金胎嵌梅花珠嵌翠菊花兰芝纹把镜,镜框为硬木制成,镶嵌有精美的金边和梅花形珠宝。镜把部分则呈现出更为复杂的装饰,金胎上嵌有梅花珠,并饰以翠菊花和兰芝纹,整体色彩搭配和谐,显得高贵而典雅。这件文物采用了多种镶嵌工艺,包括金边镶嵌、梅花形珠宝镶嵌以及翠菊花和兰芝纹的镶嵌等,展现了清代工匠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手法。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邢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