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革命老区,红色沃土。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中,20多万阳新儿女(在册登记的烈士11238人)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小小阳新、万众一心,要粮有粮、要兵有兵”的歌谣深入人心。
阳新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近年来,阳新县广大干部群众牢记殷殷嘱托,凝聚奋进力量,先后发起了“为烈士‘安家’、为烈士‘画像’、为烈士‘守陵’”等行动,引导社会各界不忘烈士英雄壮志,以深切的缅怀之情告慰忠魂,秉承革命先烈遗志,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烈士“安家”
初冬暖阳,映照碑塔;苍松挺立,肃穆庄严。11月11日中午,阳新县富池革命烈士陵园,王义坤像往常一样,开始清扫陵园。“我在这里不仅是管护,更是精神守护,目的是让大家牢记烈士事迹,传承英烈精神。”王义坤说。
富池革命烈士陵园原名沙村大队烈士陵园,始建于1978年。2013年当地政府进行了纪念碑维护,2022年又改建成富池革命烈士陵园,先后安葬49名烈士遗骸,改建后成为富池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富池镇退役军人事务管理站的柯文讲述了陵园改建中的一些细节:陵园附属工程建设需征用6户村民的土地,没有一户村民讨价还价;陵园建设资金不够,所在地的沙村村委会一次性垫付20多万元资金,保证了正常施工。
像富池革命烈士陵园这样的烈士纪念设施,过去在阳新并不普遍。烈士墓较为分散,乡镇一级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烈士纪念活动很不方便。
2022年,阳新县以老区精神为动力,发起了为烈士“安家”行动,打造“一镇一陵园一基地”。两年多来,该县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改扩建、新建乡镇级烈士陵园14座、镇(村)两级烈士集中安葬地20处。
阳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田宗斌介绍,现如今阳新已建成烈士纪念设施4137座,其中国家级、省级烈士陵园2座、烈士墓4060座、纪念塑像5座。全县14座乡镇级革命烈士陵园自建成开放以来,年接待党政机关、基层党组织、中小学校师生2.5万多人次。
为烈士“画像”
“爹啊,儿子想您了!您去世的时候我还小,没见过您的模样是我最大的遗憾。今天终于见到了。”在第十一个烈士纪念日前夕,富池镇小雅村95岁老人柯亨明端详着AI仿生技术复原的父亲画像,泪如泉涌。
柯亨明的父亲是革命烈士柯道生,曾任乡苏维埃文书。1930年柯道生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当时柯亨明只有1岁多。父亲没留下任何相片,他只能从母亲的只言片语中,拼凑一个模糊的形象。
柯亨明成年后入伍参军,奔赴抗美援朝一线,多次荣立战功。退伍回乡后,柯亨明一直努力回忆父亲的点点滴滴。如今,他终于看到父亲长什么样了。
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像柯道生烈士那样,大多数革命烈士在牺牲前未能留下照片、画像甚至任何文字资料。这成为人民群众纪念烈士的一大遗憾。
“历史不应该被束之高阁,而应该成为激励后人的源源动力。”2023年,阳新县委宣传部会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通过收集烈士的文字记载、遗物、画像及直系亲属的样貌等信息,再结合历史资料和时代背景,运用基因科技和AI技术,重建烈士面容和形象,并制作成照片赠送给烈士后人。
当阳新县教育局退休干部何衍良端起大伯的相框,第一次看清楚大伯的模样时,心里无比激动,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何衍良的大伯是革命烈士何兆申。一直以来,关于何兆申烈士只有一点简单的文字记录。何衍良从未见过大伯,更不知道大伯长什么样。
画像团队根据何衍良提供的3张堂伯照片,以及一位堂伯的模糊回忆,最终画成何兆申烈士年轻时的样子,得到家属的肯定。
阳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柯良介绍,截至目前,阳新已经为378位烈士画像,其中阳新籍烈士114人,曾在阳新参加过战斗的江西、湖南、河南、山东籍烈士264名。
“我们将继续开展为烈士‘画像’这项有意义的工作,让更多的烈士家属有精神依托,更加广泛传播烈士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柯良说。
为烈士“守陵”
“你为国尽忠,我为你尽责。”近年来,阳新始终把烈士褒扬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让尊崇捍卫英雄烈士的鲜明价值导向更加深入人心。
该县制定了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试行办法,改善烈士纪念设施,增设革命烈士陵园公益性管护岗位17个;利用重大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连续9年承办市级“烈士纪念日”活动;积极为烈士寻亲,搜集传播烈士的事迹,优待优抚烈属,组织烈士亲属祭扫英烈……通过营造崇尚英雄烈士的良好风尚和关心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激发了社会各界的爱国情怀,红色阳新涌现出许多为烈士扫墓、为烈士守陵、为烈属办事的感人故事。
王英镇王文村虎头山是第五次反“围剿”中王文驿之战的主战场,206位英烈长眠于此。
2010年,该村村民在墓冢前竖立起一块无名烈士纪念石碑,镌刻烈士们英勇无畏的事迹。后墓冢被改造成墓园,每年清明节,村民自发为这些无名烈士扫墓。
村民王能才的岳父倪世开亲历了王文驿之战。在英烈精神的感召下,王能才默默守护这片烈士墓园26年。
鄂赣边界,阳新县龙港镇的狮子山革命烈士陵园,“中国好人”、退伍老兵,龙港镇坜上村村民、70多岁的舒在则已守护陵园19年。
2005年夏,舒在则晨练时爬到狮子山顶,无意间发现一座纪念碑。细读碑文后,他惊讶地发现,这里是修建于1981年的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7人。
历史不能被忘记,烈士不能被荒芜掩埋。轻抚着斑驳的碑文,舒在则感到责任在肩:“他们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保护烈士们的长眠之地。”
自那一刻起,他决定在有生之年义务守护陵园。打扫、挖地栽花、割路边草、修补陵园里破烂的围墙、重描碑上褪色的文字……19年间,舒在则自费购置了扫帚、镰刀、锄头、割草机,“只要一气尚存,我就一定要做下去!”
铭记先烈遗志,传承英烈精神。先烈的英勇事迹也感染着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后人们。
“荆楚楷模”、阳新县王英镇谷贞村的“拄拐村医”尹传波,18年如一日,拎着药箱跋山涉水,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随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及儿童、孕产妇,磨坏的拐杖已有20多根。
“英烈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也激励着我。跟那些舍生取义的烈士相比,我做的这点事真不算什么。”尹传波说,一定继续秉持和传承好英烈精神,把每一位患者照顾好,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在革命英烈精神感召下,阳新典型人物、道德模范层出不穷,形成“星光灿烂”之势。据初步统计,自2014年以来,全县已有15人次荣获“中国好人”“湖北好人”“荆楚楷模”等省级及以上荣誉称号。(记者易木生梁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