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周姝祺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热衷于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优质标的,多品牌并行发展推动全球扩张。如今在新能源转型推动的格局重塑中,这位善于投资收购的企业家转向务实,开始整合一系列内部品牌和资源。
11月14日,多家媒体报道称,吉利控股旗下极氪和领克两大品牌将进行战略整合,目标实现极氪对领克的控股。两大团队合并后,领克品牌将依然保留,由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统筹管理。
另据海外媒体报道称,极氪将购买沃尔沃在领克30%的股份和吉利控股集团所持有的20%的股份。这笔交易将使得沃尔沃和吉利控股集团完全退出领克汽车。天眼查显示,吉利控股旗下吉利汽车集团持有另外50%的股份。
极氪计划通过注资将其在领克的股份推高至51%,这笔交易预计将在明年6月完成。
吉利控股集团和极氪官方均向界面新闻回应,不予置评。领克没有回应界面新闻置评请求。
界面新闻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内部关于两大品牌将要合并的消息一直在传,据悉将在今年12月份完成团队间的合并。
该人士透露,极氪整车研发团队实质上对接集团内所有的采用了浩瀚架构平台车型的项目,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提供技术支持。领克首款纯电产品领克Z10的三电开发和性能调教均由极氪研发人员完成。在此之前,领克汽车的研发由吉利汽车欧洲研发中心(CEVT)负责。
2016年10月,领克汽车宣告成立,承担了吉利控股向高端化发展的重任。2017年11月,领克首款车型领克01上市。领克01没有采取自主品牌惯用的低价策略,而是将起售价定为15.88万元,与主流合资汽车品牌相当。领克品牌售价最昂贵的车型是领克09,购车门槛在25万元以上。
2018年,领克年销量达到12万辆。完成向上任务后领克同时向新能源转型,并陆续推出多款基于原有燃油车产品的PHEV车型。但由于整体技术发展没有跟上时代节奏,领克销量在2022年首次出现下滑,且新能源产品销量低迷。
领克曾成立电动汽车事业群,并推出了概念车领克ZERO。但考虑到面向全新的高端纯电汽车市场以及品牌发展自由度,这款车型以极氪001的名义对外发布,极氪品牌也宣告成立。
界面新闻从多位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极氪品牌享受了集团内部最多的资源支持,而品牌负责人安聪慧在内部享有极高话语权。极氪成立三年,月销量达到2万辆以上,并在美股完成上市。
领克曾专注于插电混动车型,以此与极氪区分。但在今年,领克推出首款纯电轿车Z10,售价18.08至31.38万元,与极氪001、极氪007均出现产品重叠。上市两个月这款车型总交付量不足5000辆。
彼时领克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表示,领克的纯电产品会和内外部竞争,但会有区隔。极氪更加追求于参数领先,领克更强调生活方式,银河与比亚迪竞争,领克更多地去和造车新势力竞争。
界面新闻记者在领克Z10上市后实地探访门店,看车人流量并不多,且多位消费者表达了与极氪汽车高度相似的疑问。领克汽车销售想要突出领克在车机上的优势,但不足以证明产品具有独特性。
极氪也在销量瓶颈下,宣布将切入混动汽车赛道。两大品牌之间的区分更加模糊,且多位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领克和极氪之间存在明显内耗,合并是最好的结局。
此次极氪与领克之间的合并,只是吉利控股向战略收缩的实质举动之一。今年9月,吉利控股正式发布《台州宣言》,宣布“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10月,几何品牌正式并入银河;11月,吉利控股旗下皮卡品牌雷达传出将被整合进吉利汽车集团。
一位熟悉吉利汽车的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极星最终也将收归极氪,沃尔沃将退出对极星的持股。有媒体报道称,安聪慧将从沈子瑜手中接过极星董事长的权杖。
研发体系的整合来得更早一些。一位知情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今年8月,极氪内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公司组织架构调整和汇报流程改变,旨在将业务部门打通整合,向平台化发展,为向吉利中央研究院整合做准备。
该人士认为,吉利中央研究院和极氪研发团队之间存在业务重复开发,合并将减少内耗,但可能也将有裁员发生。
今年二季度开始,吉利控股高层开始频繁讨论整合事宜。参与整合的对象包括吉利中央研究院和各子品牌背后的智驾、座舱、电子电气架构、电动力、整车平台等团队,以及后端的采购和供应链。
另一位接近吉利控股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吉利汽车品牌内部合并不算困难。一方面吉利控股在10年前曾采取相类似的“一个吉利”战略,将帝豪、英伦、全球鹰统一在吉利品牌之下,有合并的历史经验。另外,吉利控股内部致力于将各品牌之间的供应链和采购打通,整体集成性和通用化程度较高。
17年前,吉利控股集团发布《宁波宣言》,开始战略扩张之路。从收购沃尔沃开始,吉利控股先后收购了宝腾汽车、路特斯,内部孵化领克、极氪等多个品牌。一位极氪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即使在公司工作多年,也难以理清各个品牌的股权脉络关系。
艾睿铂大中华区汽车咨询业务合伙人章一超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指出,极氪、领克和极星三大品牌面向的客户人群存在高度相似性,整合为一个大集团并保留品牌特色,以细分产品线运营,有助于提升集团经营效率。
“过去成立多个品牌是为了在不同的细分市场进行开拓,而现在车市进入到存量竞争的时代,资源整合才更有利于降本增效。”
另一位资深分析师向界面新闻指出,“多生孩子好打架”是现有的汽车市场环境下难以推行,这是对内部资源的自我消耗。想要保持各品牌在不同细分市场的发展,也需要底层保持相同的平台硬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