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大幕戏《丁宝桢》即将在成都首演

定妆照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何佳欣

11月14日,记者从成都市川剧研究院获悉,11月15日,川剧大幕戏《丁宝桢》即将首演。

川剧《丁宝桢》剧本由著名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廖时香创作,由中国评剧院国家一级导演安凤英执导,由国家一级指挥、作曲周玉作曲,“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王超领衔主演,饰丁宝桢一角,“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王玉梅联袂主演,饰丁宝桢的夫人钟春兰一角,还有众多演员、乐员中的中坚力量和青年才俊一同参与,阵容强大。

晚清名臣丁宝桢一生清廉,胸怀家国,竭智尽忠,政绩显著,堪称是一个功在当世、泽及后人的典范人物。他虽是外省人,却与四川有着不解之缘,尤其是在他任职四川总督期间,大修都江堰的事迹被世人广为传颂。施工期间,丁宝桢冒着严寒,11次亲赴工地与民工一道同吃、同住,现场督查,极尽辛劳。大修都江堰后还剩下2000余两银子,丁宝桢命县令陆葆德修一座廊桥,取名“普济”,就是后来人们所熟知的南桥。

川剧《丁宝桢》的故事正是取材于丁宝桢大修都江堰的真实事迹。该剧一改常见表现清官忠臣的老旧套路,别开生面,以波澜壮阔的气势重现都江堰历史画卷;以精彩纷呈的故事塑造出一个生动多面的丁宝桢。他特立独行又谨慎自律,深沉睿智又风趣幽默,既老练又天真,既刚烈又多情。在他心中,都江堰乃民生之本,华夏精神之根,为修堰他百折不挠,呕心沥血,负重前行,只因心存一个信念:“我的青天是黎民!”

这样巧妙的构思出自著名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廖时香之手。廖时香说,此次应邀为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创作川剧《丁宝桢》的剧本,他感到很是欣慰,因为他非常喜欢丁宝桢这个历史人物,想要亲手塑造出一个特立独行、可亲可敬的形象。“丁宝桢其人其事广为流传,素材非常丰富,我要做的不是寻找,而是选择,最终我选择了大修都江堰做主线。”

在川剧《丁宝桢》的每一幕场景中,廖时香都用生动的故事和细节来彰显鲜明的人物性格:“第一场他被当做刁民上了枷锁,切身体验了流离失所的灾民的苦难,筑牢了修复都江堰为民谋福的信念。第二场他面对官吏们诉说当官苦,不是斥责说教,而是端出灾民的稀粥让他们亲口品尝,对比一下,看官苦还是民苦。对同僚方豫斋的庸碌怠政,他出示当年方豫斋奋发有为时民众给他立的功德碑文章,让其自照镜子,使其从灵魂深处触动。第三场展示他良好的清白家风,更没有惯常的说教,反而是儿子误会他收受贿赂,从这个别开生面的角度表现出他家教的成效。第四场在修筑都江堰产生分歧时,他敢于担当责任,不诿过于人。当他因修堰工程被洪水冲毁受到政敌打击面临弹劾,跌入人生低谷,是民众的信任拥戴使他振作,砥砺前行。最后一场,他拿出了自己所谓的贿赂罪证,原来是他一生任职地方的一把把泥土,作为永远的留念。”这样的故事情节,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聚合成了一位独立特行、将百姓当作青天的丁宝桢,生动鲜活,可敬可信更可亲。

一台精彩的戏剧作品的呈现,与导演的心血付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川剧《丁宝桢》的排练场里,总有一个忙碌而严肃的身影,那就是中国评剧院的国家一级导演安凤英,此次应邀执导《丁宝桢》,她纵观着排练全局,对舞台上下大大小小的细节都一一把握、毫不马虎,时而起身,时而挥手,时而走上前亲身示范。

安凤英说,每一次她都是“以敬畏的态度走进每一个剧种”,在投入川剧《丁宝桢》的导演工作后,她首先考虑的就是传承川剧的精髓:“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非常有特点的一个剧种,不仅有五腔共和的声腔,还有特色鲜明的表演,它的诙谐幽默和绝活特技都极具代表性。在川剧《丁宝桢》这样大而厚重的历史题材戏剧里,如何把包括绝活在内的川剧特色在剧中充分、合理地展现,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安凤英介绍,因为川剧《丁宝桢》的故事背景放在了治理都江堰的主线当中,主题在讲述“治水”的同时又在“治官”,因此给了她很大的发挥空间,可以运用戏曲以虚代实的表现手法,很好地完成舞台表达。不论是戏曲舞台的独特样式,还是该剧的剧情,又或是精彩的川剧绝活,都能够巧妙地展示在观众面前。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供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