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邱可欣摄影报道
11月15日,全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声声汽笛响彻亚欧大陆。在成都北编组站,一列列货运列车在这里进行编组、调度和装卸作业。车站工作人员忙碌而有序地指挥着列车的进出,确保每一趟中欧班列都能够准时、安全地发出。
成都北编组站
据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北车站运转车间副主任黄凯介绍,成都北编组站是中国国内首座采用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的车站,是宝成、成渝、成昆及达成线四条干线的连接点,日解编量纪录达21215辆,承担着全国各地货车通过成都中转解编的任务。
面对如此繁重的编组作业挑战,如何确保车站能够流畅且高效地运?在整个编组流程中,“驼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驼峰’因造型像高高的驼峰而得名,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高度差,通过及时调整道岔开通位置,让摘开车钩的独立车辆(组)溜下驼峰进入指定线路,从而准确将车辆编组成列。”黄凯告诉记者,目前成都北编组共有2座驼峰。车站以中欧班列为重点,优先编组中欧班列,让原本40分钟左右的等待时长缩短到了5分钟,大大提升运行效率,为中欧班列正点开行打好车流基础。
在成都北车站的调度车间,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映入记者眼帘。工作人员眼神紧锁电脑屏幕,手指敲击键盘,分析编组场上多条股道的运行情况。成都北车站调度车间主任黄君表示,在整个运行过程中,除了人工的调度与监控,还有一套精密的“中枢神经”系统,确保班列能够安全高效运行。“我们采用了先进的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能实现多种功能自动化作业,为中欧班列安全开行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据悉,近年来,四川地区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等国际联运列车在此进行编组作业。自2013年4月26日成都北车站首趟中欧班列开行以来,累计开行列数突破7000列,累计开行辆数接近34万辆,实现中欧班列运行数效的“双增长”,为服务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重要运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