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心中,邻里不只是空间概念,更是一种流传已久的生活方式。古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可见古人早已深刻意识到邻里对个人、家庭的影响。近日,湖南卫视、芒果TV爆火的电视剧《小巷人家》,恰似一幅生动鲜活的画卷,将中国式邻里关系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剧情以两位勤劳善良的女主人——黄玲和宋莹为纽带,串起了两个家庭简单却深厚的情感。两家人和周围的邻居们,彼此帮忙,借柴借米,相互照看孩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呈现出有共享、有分享,有共担、有分担的和谐画面,让人真切地体会到“远亲不如近邻”的深刻内涵。这种家庭与家庭间极具人情味儿的相处模式,无疑值得当代中国家庭重温学习,也为众多年轻人在邻里交往方面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小巷人家电视剧海报
相互尊重
邻里关系的坚固基石
剧中,两家人都极为注重约束自己的行为,即便相邻而居,也总是轻手轻脚,尽量避免打扰到邻居。正因为如此,即便偶尔出现些许吵闹的情况,也能得到对方家庭的包容与理解。
在教育孩子方面,庄家秉持严格的教育理念,而林家则采取放养的方式,教育观念截然不同,却从未有过相互干预对方的情况。唯有在恰当的时机,比如老庄发现老林对儿子林栋哲的陪伴教育有所欠缺时,才会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引导老林加强对孩子的陪伴。
这种恰到好处的尊重,贯穿于两家日常交往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生活方式、观念的差异,还是涉及隐私、财产以及公共空间的使用等问题,尊重是邻里关系的一道坚固防护墙,让邻里之间的相处能够在和谐有序的氛围中进行。
懂得感恩
邻里情谊的保鲜剂
两家之间的互助场景在剧中随处可见,从日常买菜、做饭、带娃等琐碎小事,到对方需要资金周转时慷慨借钱,再到紧急情况时彼此守护、全力支援等等,可谓不是家人胜似家人。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都不会将对方的帮助视作理所当然,而是铭记于心。就像宋莹主动让黄玲使用自家冰箱,黄玲并不会因为这看似小事就心安理得地白用,相反,她会主动想着支付相应的电费。这种“你对我好,我对你好”的良性互动模式,使得邻里之间的情谊越发醇厚。
有效沟通
邻里和谐的润滑剂
两家人在沟通交流中,始终会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对方的接受程度,而不会自以为是地表达观点。
当宋莹、林工得知黄玲赌气带孩子回娘家时,他们会以一种婉言劝解的方式与老庄沟通,帮其化解矛盾;而当老庄因某些原因离家住到学校时,宋莹和林工则先是采取冷处理,待时机成熟后再找机会劝和。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都是为了充分照顾对方的情绪,拿捏着极为合适的分寸。
也正是因为两家人在沟通方面的善意与智慧,使得他们说的话对方都能听进去。每一次有效沟通,都如同在邻里关系的齿轮上涂抹了一层润滑剂,促进了彼此进一步敞开心扉,关系更加融洽。从剧情开篇时宋莹的“刺头”和黄玲的“隐忍”,到后来她们的状态显著提升,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好邻居带来的积极影响。
相互分享
情绪价值的温暖源泉
邻里间温馨的陪伴,如同生活中的一抹亮色。他们共享小院,感受四季的更迭;共享蛇瓜,品尝亲手种植的喜悦;“共享”爸妈,让孩子们在更多长辈的关爱下成长。他们还会共同探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起八卦,一起看电视,一起劳动……这些共同度过的时光,无疑为两家的大人和小孩提供了满满的情绪价值,让每个人都在邻里关系中感受到温暖与力量。
信息共享
实现家庭间的助力
融洽的邻里关系,还会极大地促进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剧中图南高考志愿填报时,也得益于林工结合自身经验给出的宝贵意见,这种受益可谓是终身的。类似的情况还有一鸣等在人生方向上的选择,都得益于身边这些好邻居所提供的信息。
一家人在社会中或许显得相对弱小,但当两家、几个家庭能够相互扶持、相互帮助时,就会形成一股合力,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诸多挑战。
透过《小巷人家》这部电视剧,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和谐的邻里关系的重要性,这也是中华民族传承多年的优秀美德。近年来,随着楼房居住和人口流动的增多,很多人和邻居并不熟识,但大家都很羡慕和怀念剧中那样和谐友爱的邻里关系。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努力做一个不扰民、有同理心的好邻居,还可以带着尊重、感恩、积极沟通的心,去推动和谐友善的邻里关系,共同营造充满温情与关爱的社区家园。
如此,我们便能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重拾那份邻里之间的真挚情谊,让中国式邻里关系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2025年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运》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科学院心理咨询师高飞
图片/视觉中国
编辑/廖芸卿
审签/明芳
监制/乔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