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亮剑跨境“地下保单”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11-16 11:08:19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张燕

近期,广州、深圳多地监管出动,剑指跨境投保乱象。

9月下旬,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印发有关内部文件,启动全辖全行业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违规跨境投保专项治理工作。

违规跨境投保背后存在哪些乱象和风险?火热的香港保险会因此降温吗?

“地下保单”“高额返佣”乱象频现

记者获悉,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此次专项治理工作对辖内银保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是否参与、组织或协助非法销售(含非法宣传、推介)境外保险产品、违规跨境投保问题展开排查。银保渠道代理人、保险公司个人代理人、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的代理人员、保险经纪机构的经纪人员均被纳入排查范围。

文件中虽未明确点名,但随着近年来内地消费者赴港购买保险的热度不断上涨,行业乱象也有所抬头。

按照香港保险业监管局现行规定,如未获得授权,香港保险业务员和保险经纪人均不可在内地直接销售香港保险。同样,内地保险代理人与保险经纪人也不能代理香港保单。但在实际操作中,有部分个人或机构突破法律法规限制,在境内以产品说明会、理财知识讲座等名义进行宣传、推介境外保险产品,或者安排有意投保境外保险产品者赴境外投保,从而产生“地下保单”。

已经在香港从事保险业务十几年的王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地下保单”最常见的情况就是“转介绍”。一些内地财富机构与香港保险经纪公司合作,通过转介人将客源带到香港购买保险,从而获得经纪公司支付的高额转介费。这种模式之下,消费者和保险公司之间多了多重环节,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客户后续理赔出现麻烦。

记者注意到,我国资本项目下的收支并未完全开放,内地客户赴港购买保险的资金,通常是以旅游、消费等名义进行换汇。超过个人换汇额度的购险资金,则涉及地下钱庄等非合规渠道。同样,具有分红理财性质的保险赔付金入境同样要受到外汇管制。也就是说,购买香港保险的资金出入境,始终游走在灰色地带,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

事实上,针对非法销售境外保险这一问题,监管很早就开始出手整治。

2004年3月,原保监会针对“地下保单”表态,对于通过代理人在内地为港澳保险公司销售保单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2016年5月,原保监会下发《关于加强对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行为监管工作的通知》,针对部分境外保险机构为争抢境内客户、变相违规在境内销售保险产品的情况,要求各地方监管机构高度重视打击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工作,有效维护境内保险、金融和经济秩序。

此外,香港监管部门在实际检查中发现,“获取高额转介费”“违规向客户提供回扣”等不合规问题也频繁出现。

今年4月,香港保险业监管局与香港廉政公署进行联合执法行动。行动后发布的公告显示,该次行动搜查了一家持牌保险经纪公司及一家转介人公司的办公室,拘捕了一名保险经纪人及一名转介人,主要原因就是涉及返佣。

“香港保险的首年期佣金一般在15%~30%,重疾险有近40%,可以说十分丰厚,有的经纪公司为了吸引客源,会私下承诺返佣,但是一旦被发现会被吊销牌照,其实是得不偿失。”王媛说。

赴港投保,风险与收益并存

乱象频出的背后,是香港保险业近年来逐渐上涨的购险热度。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香港保险业毛保费总额达到310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5.1%。其中,源自内地访客的新造保单保费为297亿港元。

对于内地消费者,香港保险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产品的灵活性、较高的投资回报和多币种选择。记者从多位香港保险持牌经纪人处得知,相较于过去广受欢迎的重疾险、寿险,去年以来,预期内部收益率(IRR)在6%~7%的分红型储蓄险成为内地消费者赴港投保的主要选择。

香港保险业监管局的统计数据同样印证这一点。从保单类型看,上半年终身寿险的保费贡献最大,达到626.2亿港元,同比增长26.6%;储蓄寿险增速最快,上半年保费为36.14亿港元,同比增长高达62.2%。

“香港保险一直热度很高。近两年又有上升趋势,一方面是因为内地存款和保险利率下调,相对高收益率的储蓄险吸引了一部分投资需求;另一方面,高才通、优才通放开,不少引入的人才进入这个行业,也吸引了相当一部分客源。”王媛说。

在王媛看来,香港保司在资金运用方面的监管相比内地要更加宽松,风险管控要求也有不同。与此同时,与内地的保证收益率2.5%相比,香港保险的保证收益率只有0.5%,可以说是风险和收益并存。

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加速,“跨境保险通”是否可行

11月初,作为深港双方金融领域深化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跨境理财通”迎来重大进展,14家证券公司确认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

近年来,随着“沪深港通”“债券通”“内地与香港互认基金”“港币—人民币双柜台”等机制的推出和优化,大湾区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不断扩容深化。

在此背景下,基于公众对赴港购险的需求较高,未来是否也会如同沪港通、深港通和跨境理财通,开展大湾区的“跨境保险通”?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意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罗卓坚就提出建议,仿效债券通及沪港通等模式,让香港保险公司在大湾区以试点形式销售产品,并分阶段试点销售不同类型保险产品。

记者注意到,8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这一提案作出了公开答复。

答复中提到,考虑到内地与港澳地区的保险市场在法律体系、监管制度、机构管理、产品设计和销售、消费者认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市场风险易交叉传染,消费者权益保护难度较大,现阶段直接开展跨境保险通试点的时机尚不成熟。

不过,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便利化方面,金融监管总局表示,正在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建设,为向大湾区内地居住或者工作的港澳居民及内地居民提供其合法持有港澳相关保单的售后服务。经充分调研并广泛听取意见,目前已形成工作方案,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