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舒筋展骨,建筑节节拔高,重大项目扎根落地,一座集“新”与“绿”于一身的新城正阔步走来。
作为常州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和提升苏锡常一体化的“桥头堡”,过去一年,常州经开区着力放大优势,统筹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区建设、功能片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建设,加快建成四通八达、精致秀美、功能齐全、城乡融合的东部新城。
内通外联路网纵横
半个月前,随着最后一片板梁精准落位,S232快速化改造完成了机厂河板梁桥架梁作业,标志着项目建设顺利进入了全新阶段,而同一时间开工的G312快速路工程,正处于也正处于火力全开的施工进度中。
总投资超百亿元的常州“双快工程”,不仅是常州全面提升城市能级的重大交通项目,也是全区“两横两纵”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州经开区作为沪宁创新走廊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节点,地处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的核心,近年来,这样的“大场面”接连上演。
截至去年底,全区道路里程约607.1公里,累计完成新建、改扩建道路110.7公里。今年,全区有序推进总投资5.3亿元的26个道路建设项目,将新增通车里程7.07公里、改扩建道路里程21.4公里。
“原来我从常经开中心城区送客到无锡滨湖区、苏州工业园区,怎么也得1.5小时,现在能节约近一半的时间。”网约车司机赵火金细数着路网畅通带来的好处:每天接到的单子多了,路更好开了,工作也更有干劲。路网的完善更为周边企业发展,为市民日常出行带来了便利。
就在上个月,原为村级道路的华丰路(丁剑路—盛隆路)启动改造工程,将升级为城市次干道,预计明年2月完工。“道路建成后,将具备更好的通行能力和承载能力,能满足企业物流运输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招商环境,带动整个区域的产业发展。”丁堰街道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晨充满期待。
“不仅仅是出新,我们还开展了‘农村公路路况提升’和‘公路医生进乡村’等专项行动,制定路况提质增效、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科技兴安示范等项目建设计划,同步提升农村道路数量和质量。”常州经开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贯良介绍。今年,常州经开区还成立“公路医生”专家团队,通过开展实地调研,对交通流量、易发事故类型和通行环境进行“把脉问诊”,按照“一路一策、一点一策”的要求,对道路开出治病良方。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一条条连接产业发展、城区繁华、乡村兴旺的道路延伸开来,四通八达、外联内畅的交通网持续为常州东部发展“输血造血”的同时,也让市民每天“零距离”感受交通建设带来的“经开速度”。
东部上“新”聚集人气
阳光透过云层照入曲面屋顶,沐浴在阳光下,常州经开区文化活动中心外形好似一座巨大的风车,“大风车”不远处,科技金融中心、常青里文化旅游街区拔地而起,扮靓后的冷凝塔成为城市封面……
东方新城是常州经开区重点开发的核心板块。2019年,东方新城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主导常州经开区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编制,统筹推进东方新城范围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招引、征迁安置等工作。目前3平方公里核心商务区初具形态,10平方公里重点建设区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家门口一天一个模样,常常能解锁新的惊喜。”市民姚剑华天天骑着电动车在新城遛弯赏景。地下智慧停车场先行配套,核心区路网框架拉开成型,人才社区、公卫中心、实验小学、实验初中相继建成,人气渐渐集聚:融合江南水乡街巷、龙城特色文化与现代商业,水裹汤泉、帕丽斯艺术中心等首店首牌的入驻让常青里街区期待值拉满,歌林公园、中健未来中心等新签项目为核心商务区增添新活力。
今年,常州经开区提出东部新城聚能行动,在快马加鞭推进东方新城建设的同时,全面启动宋剑湖生态新城建设三年行动,成立区级指挥部并实体化运作,匠心打造“三生”融合的“苏南智谷、秀美湖城”。
“东方新城主要聚焦中心城区建设,而宋剑湖生态新城向南延伸,从遥观镇向周边辐射,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东方新城办主任董庆介绍,宋剑湖生态新城与东方新城交相呼应,正唱响常经开自己的“双城记”。
和美乡村更加多姿
金秋,横林镇卫星村里,庆贺丰收的歌声响起,承载喜悦的舞蹈翩跹,观众一同沉浸在稻浪千层的丰收盛景里,各式农特产品、乡村能人巧匠在和美乡村齐亮相,展现和美乡村的多姿多彩。
这是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常州主场活动现场。“经开是个好地方!”手捧凝聚着丰收喜悦的“金色稻花”,乡村工匠代表、横林镇狄坂村高标准农田种植户吴建兴向大家推荐脚下的土地。
在常州经开区,农业正不断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在横山桥镇,龙潭湖农业产业核心示范园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这是东农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示范园以“一核两心、一廊三区”农业空间布局为导向,形成一条贯穿农业产业的廊道,发展精品稻米、绿色蔬菜、生物防治、加工物流、休闲农旅五大产业,打造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区、生态特色农业示范区、农旅水乡文化发展区。常州经开区还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力开展片区整治更新试点建设,成功创建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7个、省特色田园乡村2个、市美丽乡村3个。
如何绘就“新时代鱼米之乡”美丽乡村新蓝图?截至目前,常州经开区已完成24个规划发展村庄所在行政村的规划审批,于全省率先完成全覆盖。通过村庄规划的引导和用地要素的保障,常州经开区正形成“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格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为常武地区首个亿元村的前杨村,对全镇70多家企业开展绿色转型;蓉湖村借力园区更新,工改项目稳步推进,宅改新房拔地而起;渔庄村种植高品质水稻、油菜、特色瓜果等特色农产品,打造农耕文化展示的特色种植区;金丰村、奚巷村、西崦社区片区开展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建设标准厂房,吸引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和项目入驻。
守护一抹绿水蓝天
绿道青山、碧水蓝天,如今的常州经开区,“魅力”一词被赋予更多生态韵味。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因围湖造田、围网养殖、工业废水直排等,宋剑湖湖面水域面积缩减了三分之一,水质也持续恶化,“鱼米之乡”“鸟类天堂”生态警钟迭响。
要兴城,先治水。2017年,宋剑湖启动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截污处理,为水质除去“病源”;保留湿地原生植被、重塑微地形、建立生态缓冲区,为湖区畅通“经脉”、调理“气色”。
步入宋剑湖生态湿地公园,水波荡漾、芦苇森森、鹭鸟翔集,转角见景。作为常州四大湖泊之一,今年年初,常州经开区全面启动宋剑湖生态新城建设,目标为遥观镇充分发挥宋剑湖生态禀赋,聚焦五大类13项具体行动,全力打造引领“新苏南”的产业创新高地、湖区品质新城。
驰而不息,逐绿而行。常州经开区多部门联动,通过公益诉讼、绿色税制、信用修复等,让企业化被动为主动,治污、添绿、修复、节能、降碳,积极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环境分局与税务、信用办、建设、检察院、消防等多部门联合行动,探索生态环境管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企业服务宣教等,建成了全方位、立体化、全覆盖的监测监控信息网络。
为进一步发挥绿色税制的调节作用,引导企业治污减排、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常州经开区税务局积极推动绿色税收优惠政策落实落细,多渠道宣传以环境保护税为主、多税种调节为辅的绿色税制体系,为企业“向绿而行”提供政策支持和贴心服务。
随着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环境治理机制作用持续发挥,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而全区享受绿色税收优惠的企业每年合计减免税金超过2000万元。
在绿色税制的激励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向“绿”而行,主动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中车戚墅堰所推进集约用地、洁净生产、废物资源化利用,近三年来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约10%,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约20%;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已建成4.63兆瓦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达450万度,节约553吨标煤;江苏江南精密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实施液压站节能改造项目,节电率可达40%……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正加速形成,常州经开区已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省级绿色工厂11家、市级绿色工厂34家,获评全国首批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撰稿:李垚供图:常州经开区党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