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个天井,每年夏天下雨、冬天化雪,楼里都会又漏水又返水。”家住玉桥街道葛布店南里13号楼的居民反映,楼体中央建有一个天井,从顶层直通一层,每家每户的厨房窗户就开在天井的墙壁上。虽然增加了厨房的通风采光,可随着楼体老化,积水、渗漏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低层住户备受困扰。“下雨化雪的时候,水全流进天井里,积水多了就渗入家中,漫到楼道里。”
社区党总支书记范佳佳告诉记者,这栋居民楼建成至今已超30年,楼体中央设计了一个通风天井,方便厨房排放油烟。一般情况下,居民楼的雨水管线是顺着楼体外立面的,楼顶有积水时就可以顺着管线直接排到楼外。但13号楼的雨水管线建在天井里,楼顶的积水要先排到天井里,再从天井的雨箅子排入雨水井。
“雨箅子常被刮进天井里的杂物、落叶等堵住,可对天井清扫又十分困难。”范佳佳解释说,楼道里只有一个十几厘米长的检修口,用来观察井内情况,工作人员若想进入天井,只能从一层居民家厨房翻窗,或是从六层的天井口慢慢爬下来。因此,天井很难做到频繁清扫,雨箅子也就时常出现堵塞。
居民反映,积水严重时,水会从检修口哗哗流进楼道,不仅给大家出行造成影响,还会从楼道顺着门缝流进居民家。此外,天井墙壁长期被水浸泡,也导致低层住户家出现渗漏,有的墙面发霉掉皮,有的家具橱柜变形。“能不能给天井加个遮风挡雨的棚子?”有低层住户提出建议。
“改造天井涉及一至六层全体居民,是否改造、选哪种方案、如何筹集费用,需要大家共同决定。”范佳佳说,从今年汛期居民反映渗漏问题起,社区就开始逐户走访,收集居民的意见建议,耗时一个多月,最终达成一致,大家共同承担费用为天井加“雨衣”。随后街道联系施工方,设计了两种施工方案。“两种方案的施工材料不同,一种透光性好,但隔音效果较差,一种隔音效果好些,但会影响采光。”社区再次联系居民征求意见,经过大家多次协商讨论,最终选择了第一种方案。因为价格更实惠,而且采光不受影响。
“耗时3个多月,居民共同商议决定集资、施工等各项细节,今年10月份与施工方召开见面会,把这件事最终敲定下来。”范佳佳说,近日施工完成,加盖的棚子还留出了通风空间,居民家采光和通风均不会受到影响。
“其实施工很快,但难在前期的沟通协商。过程虽然繁琐,但对破解失管老小区的治理难题是很有益的尝试。”范佳佳坦言,葛布店南里13号楼是房改房的老小区,只有属地引进的应急物业提供基础服务,楼里很多事儿都要靠属地兜底。但这不是长久之计,也无法让小区得到彻底改善。“像这种情况的老小区还有很多,我们希望这次做出尝试,逐步引导居民自治,大家的事儿大家自己来决定。”本报记者鹿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