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5日电(王利文)“故乡的山水构成了我的精神原乡,是我割舍不掉的心灵‘家园’。”谈及故乡山河如何“流淌”进众多作品中时,国家二级编剧、四川省文化馆专业戏剧干部安庆云表示,艺术作品应该反映人的生存、关注人的处境、揭示人性的复杂,而所有这些灵感和情怀都栖息于生活之中。
安庆云的戏剧创作之路始于2005年,她从昆曲开始爱上戏剧,这一情感促使她从文学爱好者进化为戏剧创作者。也正是这段她所谓的“半路出家”的艺术之路,赋予了她作品广泛的涉猎范围。近年来,她创作了包括话剧、川剧、昆曲、音乐剧、歌剧等大小戏剧作品数十部。
由于植根于真实生活,安庆云的作品始终洋溢着人文关怀。其首部作品《听树》聚焦梨园及其生命启示,是农业税这项在中国逾两千年的古老税种终结之后,探讨其对乡村生活的影响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与主人公跨越千年相逢的作品《青梅》,灵感源自李清照“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词句,生动展现了中国女性文人的力量与风骨。
作为土生土长的四川阆中儿女,安庆云作品中自然流露出独特的地方韵味。在以红军摆脱苏区食盐匮乏问题为背景的作品《红盐》中,故乡特有的燕尾船元素被她巧妙地融入其中。“川江号子、童谣、山歌都有强大的力量,能够将舞台和观众紧密连接。”为了与不同地域和文化的观众产生共鸣,安庆云还不断探索地域文化的国际化表达。
在讨论如何将日常的观察与生活体验转化为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戏剧作品时,安庆云坦诚分享道,灵感源泉并非单一,而是源自阅读积累、思想的碰撞以及实地采风的交融。比如,她童年成长的地方名为燕子湾,这一地名也便成了她的三部作品中的故事发生地,每一部都讲述了不同的人生故事。她表示,故乡是物理概念,可触可感,原乡则偏向精神层面,那些故乡记忆和原乡情感是美好的,但若要将其转化为艺术作品,离不开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精心构筑的结构。
安庆云的创作之路充满探索与实验,她以“初生牛犊”般的朝气,不断尝试多样化的表达形式。比如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作品《机密文件》,灵感源于川剧《双拜月》中仅两名女演员登台的独特手法,巧妙地表现出了未出场男演员的“在场感”。
多年耕耘,安庆云的作品获得中国戏剧节优秀入选剧目、四川省文华奖剧目奖等多项荣誉,磨炼了她“不怕虎”的底气。“作品不仅要承载艺术价值,更要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我希望向观众传递有趣的生活细节、简明的生活哲理和对复杂人性的剖析。”她始终坚信,戏剧创作要深刻地映射出现实生活的真实面貌,连接起历史与当代,展示出生命的多面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经受住观众的审视和评判。
谈及未来,安庆云的答案简洁而坚定:笔耕不辍。她认为,自己仍处于不断探索和持续发力的道路上。“我在创作中收获了无尽乐趣,这激励着我在余生中孜孜不倦地写下去。”她希望读者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一丝情感慰藉,“这样我便心满意足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