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彦祥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室外健身器材在农村地区越来越普遍。然而,近日笔者发现,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维护,部分健身器材已经“超期服役”,有的甚至缺胳膊少腿沦入“吃灰”窘境。
2021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推动体育下乡,补齐农村健身设施短板,增强农民健身意识,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在此指引下,得益于上级部门配备、爱心人士捐赠等方式,我县不少村庄都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但是,长时间的风吹雨打,这些器材或者老化严重,或者因为不合理使用带“病”工作,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笔者认为要充分利用农村健身器材,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考虑设立专门的后续管护资金,确保建设和维护的平衡。比如,可以把健身器材的后期管护纳入到相关职能部门的统一管理中。一旦发现有安全隐患,就立即指定专人进行定期维护,对已到报废期的器材应及时报废。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可以建立体育健身设施安全技术巡查机制,定期对健身器材等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维修、及时更新,这样既能确保器材的维护管理,又能确保器材的安全性。此外,村两委可以倡导制定文明公约,鼓励村民们文明健身,自觉爱护和维护健身器材,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