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蜜蜂”事件:没人能承受如此爆炸性传播丨九派时评

九派新闻 2024-11-18 19:36:33

近日,一名老师的离职在网上激起波澜。这名老师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一条“给上课爱说话的学生戴小蜜蜂”的视频而走红,学生家长也在视频底下点赞评论,并认可了该老师的方法。此后,事件的发酵很快超出了常人的想象。由于视频被多次转发,家长希望该教师发视频制止这种行为,但该教师如约发布视频后却引起很多质疑,且接到投诉,“迫于各方压力,我最终选择了离职”。对此事,网友们看法不同。有人认为老师没有保护好学生的隐私,也有人觉得老师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言传身教之举。

正如该教师所言,单纯地分享一下治理课堂秩序的好方法并无恶意,事实上这一招也颇为管用,不少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给班上学生戴“小蜜蜂”的视频,并表示这种方法很有效。在戴上小蜜蜂后,学生一说话全班都能听见,也就抑制住了说悄悄话的冲动。

然而,贸然将课堂场景发到网上,导致爆炸性传播,存在的风险显而易见。涉事教师发出视频之初当然没有“多想”,但也应该明白,视频的网络化传播是把双刃剑。尽管涉事教师也曾积极观察被戴小蜜蜂学生的状态,注意到孩子上课很积极,因此也就不那么担心了,但事态的发展“烈度”还是个人不可控的。基层教师未必是网络传播的行家,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意外。

这一教训,值得记取。但应该看到,涉事教师已经为此付出了过于沉重的代价,其在最新视频中的发声也很是诚恳,若再对此事上纲上线、纠缠不休,未免过头了。

跳出具体事件框架,不难感受到一线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和渴求。

学生课堂喜欢说悄悄话,是普遍性问题。如果教师放任之,那么课堂纪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但这个问题解决起来,难度不小,不少基层教师提起这个事就头疼。比起过往罚站、写检查等常规做法,戴小蜜蜂的办法确实更显机巧,既不粗暴,也非“无为”。如何处理好课堂“执纪”与尊重学生的矛盾,尽可能杜绝“误伤”,着实费思量。以创新手段治理“课堂悄悄话”现象,效果和争议并存、动力和压力并存的现状,折射出教育管理在细微之处的开掘之困,以及基层教师渴望获得相应空间、渴望获得更多人理解的心态。

一名行事有瑕疵但责任心很强的年轻女教师因压力而离开教学岗位,终究是一个众人不愿看到的结果。压力之源的“多元”性,真实反映出教师个体在事件漩涡中的无力与委屈。他们的心声,值得被听见。令人担忧的是,这一事件也可能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仅凭自己无法解开的问号。这个问题,也不可忽视。

一名管理方式“探索者”的离职,并不意味着“小蜜蜂”事件背后真问题的解决。相反,这可能只是一场“搁浅”。当我们针对一个网络热点评判的时候,保持一份克制与理性,多一点包容之意,多一点平和心态,把工作重心始终放在提升教育管理质量、保护每一个师生的合法权益上——对此,学校和教育部门责无旁贷。

0 阅读:813

评论列表

XFI

XFI

40
2024-11-19 11:06

这种事本来就没有炒作价值,只要网络上不带偏话题那对孩子没影响,但网络上的网友就是很多苍蝇去歪曲事实真相。比如网络上很多人说读书无用论一个道理

juntang_

juntang_

33
2024-11-19 10:27

只要求教师认真负责,出任何一点问题不知道保护教师,这样的教育管理部门能让教育变好?

缘分天空

缘分天空

20
2024-11-19 08:32

除了家长看!!谁去注意这个孩子

用户11xxx59

用户11xxx59

19
2024-11-19 08:50

挺好一件事啊,觉得挺鼓励孩子的,不知道大家怎么想的

用户10xxx87

用户10xxx87

4
2024-11-19 12:12

教师做出违法违规行为,不追责确为这样的人开脱还吹捧,终于知道这些垃圾们是怎么迫死武汉那位家长的,颠倒黑白的网络评论!

九派新闻

九派新闻

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