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作出的承诺全部兑现,2024年全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圆满收官

九派新闻 2025-01-06 12:46:42

轨道交通、城市路网、停车泊位等市政基础设施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提高交通效率的重要载体,是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民生工程。1月6日,九派新闻记者从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重点工程处获悉,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去年全市共开通3条轨道交通线路,完工11条骨干道路,实施8处路网节点改造,推进11条进出城通道,建成121条微循环道路,打通26条断头路,完成62.4公里慢行交通设施改造、14.3公里地下综合管廊、84.6平方公里海绵城市、53.7公里道路架空线入地、82座箱柜整治、2238杆智慧多功能杆,新增19.4万个停车泊位,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向市民作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承诺全部兑现,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圆满收官。

开通3条轨道交通线路 轨道交通网络格局日益优化

前川线二期于去年10月1日通车,满足黄陂及沿线居民轨道交通出行需求,加强前川、横店、盘龙城等片区的交通可达性,进一步推动武汉北部城市经济和产业融入大武汉中心地区的发展辐射圈;11号线东段二期与三期首开段于去年12月27日通车,通车后与已建成的11号线东段(光谷火车站—左岭站)工程(已于2018年通车)以及11号线三期葛店段(左岭站—葛店南站)工程(已于2020年通车)贯通运营,全长39.8公里,串联了武昌沿江区域、武昌火车站、光谷城市副中心、武汉东站、东湖高新区及葛店开发区,进一步加强武昌火车站与武汉东站两大交通枢纽之间交通联系,形成一条穿越武汉东西方向的市域骨干快线,对助力武昌中心城区、东湖高新区以及鄂州葛店经济开发区等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轨道交通11号线线路走向示意图

11条骨干道路建成通车 推进11个进出城通道 改造8处路网节点 构建城市空间新格局

骨干道路建成后,完善了全市骨架路网体系,缓解我市交通拥堵,改善片区居民出行环境,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出城通道建设将打通我市进出城通道瓶颈,加强主城与新城副城、城市路网与高速路网的高效衔接,促进武汉市与周边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重要路网节点打通,优化了城区道路交通转换节点,使市民出行更加顺畅高效,今年完工和新开工的骨架路网节点大多位于市中心,对增强城市韧性和承载力,提升城市功能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重点工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年初确定的骨架路网建设目标为建成10条骨干道路,截止到年底实际上建成了沿江大道(上海路-天津路)、绿色大道(八吉府大街-外环南路)、高新八路(武阳高速共线段)、军纱大道东延线等11条骨干道路。

沿江大道(上海路-天津路)

在进出城通道建设方面,今年开工了温馨路北延、和平大道东延线、青化路(青江大道-吴土公路)等3项,右岸大道北段(建设十一路-焦沙二路)、古田一路北段、青化路(21号公路-外环匝道)拓宽、新武金堤路南段、左岸大道(三环线-万家湖南路)、高新三路(三环线-外环线)改造提升、光谷二路(三环线-凤凰山立交)、琴川大道东延线等8项续建项目均在按计划正常推进。

温馨路北延效果图

在路网节点改造方面,范湖立交改造已于去年11月9日通车,常青立交(即三环线改造)主线已于今年1月2日通车;去年开工了江北快速路二七立交右转匝道和武汉站东广场配套骨架路网提升等2项;额头湾立交改造、左岸大道(江北快速路)胜海大道立交等4项续建项目均在抓紧实施。

通车后的范湖立交

建成微循环道路121条 打通断头路26条 补齐路网建设短板

微循环路网是确保交通系统高效运行的基础支撑,为市民出行提供最直接的服务,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如去年12月建成的汤山南路(金龙南路—汤山路),作为与汤山村还建房一并交付的便民路,长220米,宽20米,双向2车道,定位为城市支路。该区域因地处武汉经开区与汉阳两区之间的“插花地带”,之前久未动工建设,周边市民如需从武汉经开区前往汉阳,则要先经龙阳湖东路拐弯,随后沿龙阳湖路一路东行,绕L型才能到达。

汤山南路

汤山南路建成通车后,成为沟通汉阳、武汉经开两区的纽带,其周边海伦春天、汤城西郡等小区的万余户市民,可由此直达11号线汤山站,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同时,汤山南路道路与汤山路交叉口、人行坡道与机动车道“零高差”自然过渡,道口相接处敷设排水盖防止积水,盲道动线流畅等一系列精细化举措,提高了市民通行舒适度。

去年全市共建成知音大道、归元寺路、翠微路等微循环道路121条,打通汤山南路、归元寺路南延线等断头路26条,有效缓解了道路建设片区交通压力,补齐微循环路网建设短板,加快形成“窄马路、密路网”城市道路布局,进一步提升城市路网通行效率和承载能力。

江汉关广场一期建成开放 打造武汉文化新地标

2024年12月31日晚,已完工开放的江汉关广场一期人山人海,人们手持气球等待新年钟声敲响。据悉,新建成的江汉关广场一期作为武汉关泵站及配套市政工程的部分建设内容,于2024年12月底建成开放,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长约526米,今后可用于举办大中小型城市活动,如武汉马拉松、灯光秀和创意集市等,为城市活动和重大节日提供重要空间载体。

江汉关广场一期鸟瞰图

新建改造慢行交通设施62.4公里 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

去年全市共新建改造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慢行交通设施62.4公里,提升了轨道站点、公园绿道、两江四岸周边慢行道服务水平,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推动武汉市慢行友好城市建设,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知音大道通车后形成了独立且连续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

统筹推进海绵城市、架空线入地、箱柜整治和智慧多功能杆建设  精细化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重点工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在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全市共完成海绵城市建设84.6平方公里、综合管廊建设14.3公里,统筹推进完成53.7公里架空线入地、82座箱柜整治、2238杆智慧多功能杆建设,新增停车泊位19.4万个,同时以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为契机,完成医院、车站、街道及社区便民服务点等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1123处。

光谷生态大走廊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图

知音大道沿线公交车站无障碍改造效果

武汉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架空线入地、箱柜整治、智慧多功能杆建设、新增停车泊位、无障碍改造等措施,切实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消除安全隐患、美化城市环境、提供智慧化服务、缓解停车难题,全力构建更加宜居、安全、韧性、智慧的城市环境。

九派新闻 通讯员 王浩升 记者韩玮

3 阅读:13
九派新闻

九派新闻

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