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中国11月19日电(融媒体记者铁铮)在日前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风景园林标准化研究与实践特别论坛上,8位专家围绕园林绿化质量提升、重点专项技术等,梳理总结国内外实践与标准化经验,旨在展示标准与实践的关系、标准化的作用及成果。
据悉,这一论坛是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学会标委会承办、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协办的。组织者称,学会年会设置标准化特别论坛、展示标准化工作成果,对于宣传风景园林标准化具有积极意义。标准化是一个服务全行业的开放平台,总结成熟经验筑牢底线,梳理新理念、新技术引领发展,为风景园林行业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管理服务提供技术支撑。鼓励行业各界懂标准、用标准、编标准,积极参与标准化,对提升行业发展效率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标委会主任委员王磐岩出席了论坛。论坛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标委会秘书长韩笑主持。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绿地所副所长刘宁京报告的题目是“城市园林绿化体检评估与思考”。他阐述了体检评估在推动城市更新、解决城市问题、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性,指出完善服务将成为我国园林绿化建设的工作重点。他介绍了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园林绿化有关的评估体系,如IUCN城市自然指数、温哥华更绿色城市指标、新加坡城市生物多样性指数等。通过分析日本大型公园成本效益评估,探讨未来国内评估重点内容。他提出了对生态基础设施评价和城市园林绿化评价的建议,如评价的空间层次、框架设置和方法等。
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副院长郭竹梅报告题目是“《全龄友好型公园设计导则》编制过程及思考”。她说,全龄友好型公园的设计和建设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应对人口、城市、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需求背景下,公园建设理念和品质的升级之路。她以如何编写实用、好用、简明、普适的导则为引子,通过分析对全龄友好理念的理解和思考,分享了以研促编、以践促编等保障标准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工作方法。通过分析导则的重点条款,阐述了如何精细、精准实施全龄友好型公园设计。
同济大学社区花园与社区营造实验中心副主任尹科娈报告的题目是“社区花园营建的标准化思考”。基于专业研究和社会实践,她以上海社区花园实践为起点,探讨了公共空间的公共精神塑造的价值。
江苏省风景园林协会秘书长张晓鸣报告的题目是“风景园林工法特征及评价要义”。他辨析了工法的概念,阐述了风景园林工法的特征:是针对有生命、有地域差异、文化差异、环境差异、功效差异、自然条件差异的具体工程而进行的研究与总结。他介绍了风景园林工法的评价要义。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胡慧建报告的题目是“城市生物多样性恢复标准体系”。他指出,城市生物多样性蕴含着城市生物、生境、生态环境以及人类之间的复杂关系,其保护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由于城市多样性修复体制与机制尚不完善、法规与标准尚未健全,城市生物多样性仍处于逐渐丧失的总体趋势。“城市生物多样性恢复标准体系”面向国际前沿,响应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致力于推动我国城市生物多样性恢复技术的发展,增强“百姓园林”建设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属性,对建设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福祉的“百姓园林”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碳汇中心主任张桂莲报告的题目是“上海城市绿地碳汇监测实践及标准制定”。她说,城市绿地作为人口密度高、经济发达地区最主要的绿色生态资源,具有不可或缺的碳汇价值和生态服务功能,在减缓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上海市持续多年开展城市绿地碳汇计量监测,将无人机遥感、物联网、云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监测方法相结合,构建本地化绿地碳汇数据库;融合分析多源数据,构建城市绿地碳汇智能监测技术与装备;基于多年的研究基础,编制城市园林绿化碳汇数据采集、计量监测与评估等系列标准,为统一量化城市园林绿化碳汇能力、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谋划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布局提供技术和标准支撑。
北京建筑大学副教授李梦一欣报告题目是“基于自然保护法案的德国自然与能源景观新标准”。据她介绍,近年来,基于城市区域绿色、低碳发展的需求,德国风景园林师围绕城市、自然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等议题,一方面推动《城市自然整体规划》新标准的颁布,另一方面,基于《可再生能源法》,引入“对话式”规划方法,以社会-景观-风能为框架,探索风能景观规划的实施标准。这为我们保护与规划、可再生能源景观发展提供思路。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孙楠报告的题目是“美国城市公园服务管控策略与标准化经验”。她说,经过多年发展,美国地方政府和各类社团通过颁布法规政策、制定标准规范、评估、认证、认可和评奖等管控城市公园服务质量,提升公园服务的包容性、安全性、耐久性、健康性和多样性。她分析了美国公园服务领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政府和社团发布的政策法规、导则标准等,对美国城市公园服务的实施路径进行总结,为我国城市公园服务及相关标准国际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