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打造终身学习型社会浙江示范的思考

钱江晚报 2024-11-19 13:31:37

潮新闻客户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浙江考察并赋予浙江“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新定位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新使命。对此,浙江推动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要以“两个先行”的政治高度,围绕教育强国建设,探索省域“先行示范”的浙江实践,扎实建好“两个大学”,高质量提升终身学习的公平性、可及性与服务性。

一、切实担当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重任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强调,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要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面发展个体能力:教育强国建设的人才支撑

全面发展个体能力是教育强国建设的人才支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得到了深刻的阐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深刻揭示了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教育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多重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深刻论述,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即立德树人,这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也是对教育功能的全面认识。他强调,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审美情趣和劳动技能,以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全面发展人才。

在终身学习型社会中,教育的目标是使每个人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能获得学习的机会,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个人的发展需求。这种社会模式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青少年时期的事情,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因此,它鼓励人们在学校之外继续探索和学习,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实现自我发展和社会参与的有机结合。这样的教育体系,不仅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还能够激发每个人的潜能,促进社会的创新和活力。因此,全面发展个体能力,不仅是教育的目标,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推动社会持续进步:教育强国建设的动力源泉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它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的重要动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教育是“劳动力的再生产”,是“智力的劳动工具”,这表明教育在提升劳动力素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要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这体现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教育的发展必须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所需的人才,提供智力支持。

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为社会持续进步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学习不再是特定阶段的任务,而是伴随一生的旅程。人们通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体系,掌握新技能,适应社会变迁,从而在各自的领域内推动创新和进步。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提升了个体的竞争力,也为社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终身学习型社会鼓励和支持人们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持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这种持续的学习过程不仅有助于个体能力的全面提升,也为社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终身学习型社会,能够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动力源泉,持续推动社会持续进步。

(三)构筑教育强国之基: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

教育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这一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得到了深刻的阐释。马克思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国家整体素质的基础,这一点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有所体现,他强调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社会进步中的关键作用。教育不仅关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更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一论断明确了教育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强调了教育对于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它强调了学习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持续性和普遍性。教育不再局限于学校围墙之内,而是扩展到了个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个体能力的全面提升,也为社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校教育,还要关注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形成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构建灵活多样的教育体系,提供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源,鼓励和支持人们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持续学习,可以为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不仅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构筑教育强国之基。

二、紧紧围绕省域“先行示范”的浙江实践

浙江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的改革。通过系统思维和整体谋划,浙江在教育公平普惠、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均衡教育资源:教育公平普惠的浙江路径

一是乡镇成校的体系融入。推进成人教育改革,通过整合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社区学校)等资源,增挂老年学校牌子,推动办学服务体系向村居(社区)延伸。提升成人教育的覆盖面和质量,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机会。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乡镇成校的数字化转型,使得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以在最大范围内提升普惠性人力资本。

二是社区教育的拓展与深化。通过政府推动、资源整合、机制创新等手段,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品质化的学习需求。建立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推动社区教育的内涵发展,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满足感。同时,还注重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的建设,建立丰富多样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促进社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三是老年教育的推进与完善。针对老年教育,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出台《关于高质量推进老有所学的实施意见》,鼓励各高校和职业学校举办老年大学,丰富了老年教育资源。通过整合老年教育资源,完善老年教育发展机制,丰富老年教育内容和形式。注重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发建设线上学习平台,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提升学习技能和社会融入能力。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推动了老年教育的发展,增强了老年人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感。

四是“青蓝夜校”的探索与拓展。探索“青蓝夜校”“青蓝午校”新型教育模式,为中青年朋友提供了全新的学习空间。通过聚焦教育数字化、办学特色和用户体验,青蓝夜校云课堂创新数字化应用示范,探索多场景融通的全民终身学习多跨应用场景,全面赋能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教育的可达性和质量,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拓展学习边界: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浙江探索

一是迭代学习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为不同群体提供了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和服务,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终身学习模式。平台涵盖了学历提升、技能培训、品质生活等多个方面,提供了包括成人初中、成人高中、成人专科及本科学历提升课程,以及丰富的线上课程,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二是优化学习资源普惠共享。鼓励社会机构和各类学校开放资源,形成了社会资源共享机制。通过这种方式,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开放大学、成人学校、社区学校、老年学校等教育机构积极参与,利用自身的设备设施、教学资源和师资优势,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培训和学习服务活动。充分利用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资源,开展全民终身学习相关活动,形成了社会资源共享机制。

三是推进终身学习机制创新。在基于现有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等活动,营造全民终身学习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的基础上,一方面深入开展个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机制创新研究,激励更广受众自发将终身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另一方面深入开展终身学习保障机制研究,让社会大众的学习需求得到及时回应,拥有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更多的学习获得感幸福感,从而在另一个维度激发学习动力,促进终身学习。

(三)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现代化的浙江实践

一是教育治理的数字化升级。通过实施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工作方案,建立省级教育大数据仓和“教育魔方”数字支撑体系,提升教育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制定教育数据相关标准,实现省、市、县、校四级数据的贯通,汇聚大量的教育基础数据和应用数据,为教育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建立数据安全保护机制,确保教育数据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二是教育服务的智能化改造。积极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建设浙江智慧教育分平台,提供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和服务。加快建设“教育大脑”驾驶舱,建成多个智控点与模型,不断提升教育重大应用智能化水平。建设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管理中心作为主要的省级在线课程平台,提供丰富的在线课程资源,为高校师生提供了便利的在线学习和教学支持。还成立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联盟,推动高校提高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质量、健全完善建设机制、强化课程实际应用。

三是终身教育的数字化拓展。建立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学历提升、技能培训、品质生活与学习成果认证转换等四大数字化应用场景,为不同需求的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在线课程和资源,支持终身学习全轨迹、教学支持全程化,实现了教学类型全覆盖和教学服务全方位。通过浙江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建立,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管理服务,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拓宽了终身学习通道,实现了不同教育机构间课程的互认。这些措施共同推动了浙江省终身教育的数字化发展,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扎实建好“两个大学”的使命担当

浙江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着力构建家门口大学和数字化大学,以实现教育公平普惠,提升教育质量。家门口大学作为实体基础,数字化大学则作为创新平台,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这一双轮驱动战略,旨在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同时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一)家门口大学:教育服务的延伸与创新

家门口大学作为一种教育服务的延伸与创新,其核心目标是将教育带到社区,使居民能够在自己居住的地方接受多样化的教育。不仅提供了从基础教育到终身教育的全方位服务,还涵盖了职业技能培训、兴趣爱好课程、健康教育等多个领域,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强调教育的便利性和可访问性,缩小教育资源分配的地理差异,确保所有社区居民,都能平等地获得学习和个人发展的机会。

一是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下沉。家门口大学的建立,核心在于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将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社区学校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合力,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这种整合不仅包括物理设施的共享,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融合,以及师资力量的合理配置。例如,可以通过建立教师轮岗制度,让优质教师资源覆盖更广泛的地区,提升教育质量。同时,通过整合,可以减少重复建设,节约成本,使得教育资源更加集中和高效。

二是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化。家门口大学的建设,还需要深化服务体系建设。这意味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服务体系,包括教育咨询、学习支持、职业指导等,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种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政府、学校、社区和企业的共同参与。例如,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学校可以提供教学资源和专业指导,社区可以提供学习场地和组织活动,企业可以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指导。通过这种多方合作,可以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三是教育供给的个性化与多元化。家门口大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教育供给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育供给往往是标准化和统一化的,很难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而家门口大学通过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兴趣和需求。例如,可以提供从职业技能培训到文化艺术欣赏,从健康生活指导到社区服务参与等多方面的课程。同时,可以通过调查和反馈,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实现教育供给的动态优化。

(二)数字化大学:构建智能化学习环境

数字化大学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灵活、高效、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不仅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需求,还能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在数字化大学的构建中,教育服务的提供者能够利用大数据分析学习者的行为和偏好,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路径。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如智能推荐系统和自动评估工具,进一步增强了学习体验的互动性和适应性,使得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更加精准地匹配学习者的特定需求。

一是服务平台的系统集成。数字化大学的建设,首先是服务平台的系统集成。这要求将各种学习资源、工具和平台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统一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应该是开放的、可扩展的,能够容纳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包括电子书籍、在线课程、模拟实验等。同时,这个平台还应该具备良好的用户体验,使得学习者可以方便地搜索、访问和使用各种学习资源。例如,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认证系统,让学习者可以一键登录,访问所有学习资源。

二是AI赋能与流程再造。数字化大学的另一个关键点是AI赋能与流程再造。这意味着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习平台进行智能化改造,提高教育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可以通过智能推荐系统,根据学习者的学习和行为数据,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和活动。同时,可以通过智能评估系统,对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和能力进行实时评估,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此外,还可以通过智能客服系统,为学习者提供即时的学习支持和帮助。通过这些智能化的流程再造,可以大大提高教育服务的个性化和智能化水平。

三是生态系统共生共赢。数字化大学的建设,还需要构建一个共生共赢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应该包括学习者、教师、学校、企业等多个参与者,他们在这个系统中相互合作、相互促进。例如,学习者可以通过平台获取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通过平台提供教学和指导,学校可以通过平台管理教学和评估。通过这种共生共赢的生态系统,可以更好地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教育服务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作者系2024年浙江省委党校第二期中青一班学员方伟军)

0 阅读:7

钱江晚报

简介:钱江晚报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