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促进农业高效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江西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业农村资源十分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从事农业科学研究优势明显。新时代新征程,江西要积极推进农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推出高质量创新成果,为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增动力、添活力。
着力构建高效便捷的农业科技发展机制。一是大力构建数智化农业决策和管理系统。持续实施“头雁引航·雏鹰振飞”行动,通过智能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科学化管理、数智化发展提供准确高效的管理方案;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江西大米、生猪、家禽、肉牛、油菜、蔬菜、水果、水产、茶叶、中药材等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二是加快构建优势特色产业创新研发网络。江西自然禀赋优良、生态家底丰厚,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打造“政府+农业科研机构+优势特色产业”的研发创新网络,以“智改数转网联”为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因地制宜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扶持鄱阳湖小龙虾、富硒蔬菜、赣中南肉牛等国家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增强其研发和推广能力。三是增强农业科技研发成果应用转化能力。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争取国家在江西布局建设产业备份基地,主动对接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与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农业科学院等省内农业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发展新产业、新业态,重点开发科技含量高、生态低碳的智慧农业和生物农业,在为农业科技研发赋能添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能力。
着力提升农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能力。要加大种业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以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为着力点,提升农业关键领域技术创新水平,充分发挥江西农业大学研发的“中芯一号”家猪基因芯片技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水稻品种“赣菌稻1号”以及我省国内首个自动化存取的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平台的示范作用,聚焦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富硒农业资源研发以及食用菌育种、生物发酵过程控制、功能性食品因子开发等农业“卡脖子”技术领域,重点攻克一批“从0到1”的关键核心技术。要大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以实施“赣种强芯”种业提升工程为抓手,培育核心种源和新品种,研制重大智能农机装备,改进制种和育种技术,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现代化耕种收技术,以技术融合手段提升水稻、油菜、家禽、生猪、水果、中药材、茶叶等特色种业产业优势的转化能力,促进数字技术、生物技术等先进技术高度融合,推动江西农业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强化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进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示范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推动科技小院建设,逐步探索精准服务与定点服务、双向互动与深度参与紧密结合的科技服务模式,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
着力强化新型农业科技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农业领域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力度,健全财政支农科技创新资金增长机制,统筹中央和省财政资金,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包干奖补”原则,引导金融资本和各类涉农企业增加科技创新经费投入,为开展重点技术攻关提供精准化的财政支持。加大对现代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专项基金的扶持力度,增强对农村数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要提升农业对社会资本的融资能力。鼓励社会资本投向现代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等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打造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要探索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的新模式。加大数字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力度,围绕农业产业振兴、标准农田建设、春耕备耕等领域,通过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引导基金等,鼓励银行、证券、保险、创业投资类机构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扩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的资金来源。
着力完善新型农业人才培育机制。大力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重点对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农村电商、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产业融合、品牌建设、乡村运营、乡村旅游等行业带头人进行培育,塑造一批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科技领军人才与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完善新型农业人才培养制度,面向农业发展前沿科技、农业人才短板以及江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有效整合、利用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农业企业等各类人才资源,推动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与农业技术革命、产业变革紧密结合,满足发展科技农业的需求。加快高素质“新农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新型农业业态从业人员孵化制度以及农业人才“传帮带”制度等优势,完善特派员“一帮一”模式,使其与技术、管理、土地、市场等要素实现有机结合。注重从农业技能、管理、农业经济、市场推广等方面对“新农人”开展全方位的专业化培训,打造一批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人才队伍。
(作者系江西省科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