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2年找到自己的赛道,在不断折腾中,遵义男子守护住了家乡味道!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11-19 22:49:13

董小利是一个来自遵义绥阳县伞水村的70后。他16岁的时候,不甘于贫困,出门闯荡,凭借绝不回头的决心,在遵义和贵阳辗转米皮、中巴车、物流和出租车行业,最后在贵阳市民生路开了一家米皮店。

董小利的小店每月都能卖出三四千斤米皮,一切都在朝着欣欣向荣的方向发展,回顾来时路,他很是唏嘘。

董小利:因为家里穷,姊妹又多,我初中就辍学了,看到村里外出打工的人过年回来都神采奕奕的,所以,16岁时,我也下定决心要出门闯荡,立志一定要在外面干出一番成就。

努力换来了回报,如今,董小利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他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董小利:今年还没有时间带小孩出去玩,因为生意好,我休息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我想再努努力,像父辈一样,为下一代拼搏点家底出来。

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味道,需要多久?董小利在38岁之前,为了挣更多的钱,努力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多次失利让他在38岁之后,决定沉下心来做好自己的老本行,踏踏实实地做好一碗米皮。虽然他已经不像刚出门闯荡那样血气方刚,但他从来没有忘记承担一个家庭的责任。

董小利: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我最关键的是要把主业守好。

遵义的大米,通过磨浆和汽蒸,就成了有嚼劲的米皮。在这个时代的浮躁和诱惑中,学会沉心做好一碗米皮,董小利用了32年。不断折腾的人生经历,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家乡的好味道,烹饪方式不止一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