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和出版是如何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史的?

澎湃新闻 2024-11-20 09:00:20

11月17日,上海市编辑学会与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编辑出版传播研究”研讨会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编辑出版传播研究”研讨会在上图东馆举行

本次研讨会是上海市社联第十八届(2024)“学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邀请了来自沪上各大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出版界的专家学者,旨在深入研究编辑出版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发展史,促进新时代主题出版事业繁荣发展。

胡国强

上海市出版协会理事长胡国强在致辞中表示,在新的历史时期,出版界应当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编辑出版传播的有机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的编撰出版和传播。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传播方式和手段,拓宽传播渠道,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望道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鸿召教授的发言以“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出版——以佚名本《共产党宣言》为例”为主题,回顾探究了《共产党宣言》1949年前的佚名中文全译本的发现、收藏、研究历史,并展开介绍延安时期马列学院组织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盛况。他认为,“实践证明,对《共产党宣言》佚名本等红色文献的整理出版,是推动国内马克思主义学习和研究学深一步、走深一层的生动实践,有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体系的建设。”

王草倩

上海韬奋纪念馆展陈与宣教部主任、副研究馆员王草倩介绍了由马列著作翻译家、编辑出版家张仲实主编、生活书店出版的最畅销丛书之一“青年自学丛书”,这一丛书曾成功地对广大青年读者起到启蒙和教育作用。

张远新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远新教授的发言以“延安时期马列著作翻译出版盛况及历史经验”为主题。延安时期翻译出版了诸多马列著作,涉及经济、军事、哲学、文艺等方方面面,这些著作在解放区乃至国统区都得以再版重印,影响十分广泛;使得中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更加系统和全面,掀起了自建党以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潮,进一步深化促进党的建设和干部教育。

蒙象飞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蒙象飞教授的发言以“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编辑出版传播的互动关系”为主题。他认为编辑出版行业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助力具有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文化新形态形成。

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放副教授的发言以“新中国外文期刊与毛泽东思想的对外传播(1949-1976)”为主题,系统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外文期刊网络的建立和发展、外文期刊在毛泽东思想对外传播文本矩阵中的位置,以及外文期刊对毛泽东思想传播的具体情况,并由此得出启示,即外宣工作要加强对传播对象国的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国情与文化,增进区域国别意识,明细对象国的中国知识体系与话语积累,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以图书出版支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的一条宝贵经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陈华栋的发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下主题出版的思考与实践”为主题。他全面回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出版的历程,从精品化、大众化、国际化三个层面,以及体制机制、技术更新、人才培养等几个维度,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出版的实践路径。

罗俊

上海人民出版社政治与理论读物编辑中心第一编辑室主任罗俊从一线编辑的视角,就如何做强做优主题出版,如何守正创新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如编辑要学习抓热点,更要学习预判热点,摸索选题的内在规律,引导内容创作,提前介入,充分发挥编辑的价值,搭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

王焰

上海市编辑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总结,与会专家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编辑出版传播”这一主题,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切入,充分肯定编辑出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传播中的重要推动作用,总结新时代主题出版的理论与实践,必将为今后编辑出版更好地服务于“两个结合”提供创新思路,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的编撰出版和传播。她希望今后出版界和学术界能更多开展交流,共同促进,推动出版的高质量发展。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