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白城师范学院向学生下发了一份《校园礼仪规范》征求意见,其中“女士在各种生活场景中,应该主动微笑点头致意,以示亲和”的表述引发热议。不少学生和网友对此质疑:这样的规定是否合理?是否对女生作了过多要求?
11月19日,校方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学校的初衷是倡导良好的校园文化,希望培养面向社会、心情开朗、文化素养高的大学生。微笑点头的礼仪并非强制执行,学生可以个人选择是否遵守。”(据11月20日上游新闻)
这则《校园礼仪规范》其实涵盖了很多方面,提醒学生遵守的礼仪涉及校园打招呼、个人基本礼仪、宿舍礼仪、食堂就餐礼仪等,但是表述上的确有些让人不明就里之处。比如,在“校园打招呼”这个部分,特别将男女生分开来表述,要求“男士先向女士致意”“女士在各种生活场景中,应该主动微笑点头致意,以示亲和。”这其实不就是小学的时候就学过的,“见了老师敬个礼,见了同学问声好”吗?不按照人际关系区分,却按照性别区分,意义何在?过分强调某一性别的行为,背后隐藏着潜在的规训意味,反而不利于促进校园人际之间的尊重和互动。
此外,如此细致的礼仪规范是否真能推广开来,也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大学校园生活不是“真人秀”,也不是“商业互吹”的社交场合,而是鲜活真实的年轻人当下的生活状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表达方式,情绪状态本就复杂多变,人际交往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三五好友相遇或许大声招呼,热情击掌,满怀激情和活力,但如果是不太熟悉的人,或许就会保持距离,注意分寸,尊重彼此的边界,这都是很正常的表现,想必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礼貌。
如果一概地、刻板地要求学生们见人就致意、微笑,不但很难实现,而且想想都会觉得怪异。这样的礼仪规范无疑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忽视了个体的真实情绪,不仅难以让人真正理解和接受,更可能在执行过程中激发抵触情绪,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引导效果。
虽然学校称这一规范并非强制执行,但如果一项规范,不能起到积极的倡导作用,反而让人感到疑惑和不快,那么便不适宜成为规范。礼仪的本质在于尊重和理解他人,而非简单地追求外在形式的统一。在大学校园这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环境中,倡导校园礼仪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礼仪背后的意义,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而不是刻意做出某种表情和动作。
高校加强礼仪教育,倡导文明规范,本身当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只是方式可以更加灵活和自然一些。比如,可以开设一些礼仪互动课,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们了解并实践各种社交场合下的礼仪规范,效果肯定比简单的文字规定更好。
此次争议也提醒各大高校,对大学生各方面的教育引导都不宜过于生硬,没必要管得太细,要摒弃任何可能存在的偏见,注重平等、尊重和包容的原则,营造文明、开放、包容的校园环境,自然能通过耳濡目染,让学生们将文明礼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