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铜川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聚焦‘三张清单’、深化‘四下基层’、统筹‘五个行动’抓落实促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铜川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刘战杰进行了新闻发布,铜川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建政、李继锋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刘战杰介绍道,2024年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年,铜川市生态环境系统围绕“一示范四高地”奋斗目标,以建设美丽铜川为核心,聚焦改善环境质量、服务高质量发展“两条主线”,大力实施生态强基战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铜川市荣获2023年度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等次,铜川市生态环境局被评为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
空气质量位居关中前列。铜川市坚持“夏治臭氧冬治霾”,常态化执行“75311”指挥调度制度,深入开展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VOCs源和生活源“五源共治”,新增绩效B级及以上工业企业6家,7家重点工业企业完成提标改造;建成重点用车企业环保门禁系统68家,完成年度任务的106%;新增国六排放标准和新能源货车1019辆,全市大宗物料清洁运输比例达88.55%;全市82个5000平方米以上在建工地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城市主城区主要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2.4%;制止劝阻露天焚烧、燃放烟花爆竹行为190余起。截至11月17日,全市优良天数242天,PM2.5平均浓度36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87,空气质量位居关中6市区和汾渭平原15市区“双第一”。
水环境质量稳中趋优。坚持“三水”统筹,强化“五项机制”,以创建省级美丽河湖为抓手,印发了《铜川市水生态环境巩固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5)》,编制了《龙潭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案》,全面开展了入河排污口、黑臭水体、工业园区水污染排查整治等工作,完成了8个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设施的排查整治任务,21个入河排污口全部纳入常态化监管,城市黑臭水体实现了长治久清;建成北市区污水处理厂应急调蓄池,改造雨污混流管网42.7公里,完成年度任务133.4%,整治河湖“四乱”问题55个,汛期污染强度同比下降45%;岔口国考断面水质连续3年达到Ⅲ类水质,优于国考2个类别,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4个国家地下水考核点位水质均100%稳定达标。
督察执法有力有效。坚持科学执法、精准执法、监督帮扶相结合,扎实做好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截至目前,第二轮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的42个问题已完成整改销号40个,未到期的2个问题正在按序时整改。顺利完成了第三轮省环保督察配合保障工作,期间受理信访件84件,较第二轮省环保督察减少35件,降幅达29%,目前均已办结。深化“利剑执法”行动,开展工业窑炉、机动车排放、水污染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等专项执法检查,共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49起,罚款金额349.7万元,将符合条件的53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办理首违不罚、从轻减轻处罚案件38起,减免金额392万元,累计受理生态环境举报投诉案件211件,办结率99.52%,满意率99%,使监督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
绿色低碳全面推进。铜川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颁布实施《铜川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3-2030年)》,目前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32项创建指标已完成27项,耀州区、宜君县开展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铜川市被列入为全国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市,修订了《铜川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宜君县、印台环保产业园被命名为全省低碳近零碳试点示范县区、园区。印发了《铜川市2024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碳强度降低实施方案》,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排污许可年度执行报告连续4年提交率、审核率稳居全省第一。
下一步,铜川市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求,扎实高效推进美丽铜川建设,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大力弘扬生态文化,积极引导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铜川。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