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福寺的三架藻井因极尽精美,被视为国宝。学者关剑平称:“隆福寺正觉殿藻井(三架藻井原本都在正觉殿),是我国现存明代藻井实物中的精品,它不同于应县木塔早期藻井的古朴,又不同于故宫太和殿藻井的华丽,也不同于法海寺大雄宝殿藻井的繁缛。”
令人好奇:为何明代人要把这么多精品藻井放入隆福寺?
这背后涉及“土木堡之变”“北京保卫战”“夺门之变”等重大事件。三架藻井不仅有艺术价值,还是历史见证者。
隆福寺修建者是安南太监兴安。
安南是最早向明称臣的政权,明太祖说:“海外诸国入贡者,安南最先,高丽次之,占城又次之,皆能奉表称臣,合于古制,朕甚嘉焉。”安南曾向明朝贡阉。
永乐五年(1407年),安南与明朝交恶,明将张辅远征,“取安南火者(被阉的仆役)三千”回京,明成祖对这些人很不满,说:“皆昏愚无用,惟朝鲜火者明敏,可备任使。”将部分俘虏赏给太子朱高炽和太孙朱瞻基。
宣德时,这些安南太监因长期服侍皇帝,深得信任,渐把持朝局。“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瓦剌进逼北京,高官纷纷建议南迁,兴安却站了出来,怒斥:“敢言迁者斩!”兴安力主明代宗称帝,并支持于谦备战。明代宗上位后,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君,群臣“迟疑者良久”,又是兴安站出来厉声说:“不同意的就别签名,迟疑什么?”群臣“无一敢违者”。明代宗从此视兴安为心腹。
兴安要修隆福寺,是为了压倒太监王振监造的兴隆寺。王振得明英宗宠幸,寺成时,明英宗亲自到场上香,该寺“闳丽冠京城”。明代宗支持兴安,准备寺成之日,他也到场上香。没想到,已“夙驾除道(即将出发,修理道路)”,太学生杨浩上书,认为皇帝弃儒崇佛,应立刻将隆福寺毁掉。明代宗只好放弃上香计划。
修隆福寺“凡役军夫数万人”,于谦亲自拨给,设计师是建筑大师、香山帮鼻祖蒯祥,他在故宫设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兴安意犹未尽,竟拆软禁明英宗的南内中翔凤等殿,用来建隆福寺,明英宗“甚不乐”,却无可奈何。
修隆福寺是皇家内部的公开角力,可奇怪的是,“夺门之变”后,明英宗杀于谦、范广等忠臣,却放过了兴安。据学者齐畅在《土木之变前后的安南宦官》中统计,明英宗复辟后,最重要的司礼监中一半以上太监是安南人,他们可能帮了兴安。
兴安逝于天顺三年(1459年),根据他的墓志,他后半生一直在司礼监任职。看来,皇帝更信任太监,二者矛盾易调和,倒是皇帝与臣子的矛盾,常走向激化。
明英宗上位后,隆福寺被边缘化,据学者卫才华、叶蕾钩沉,此前有大臣称其风水不好,故不开正门,禁钟鼓声,且拆掉寺外第一丛林的牌坊,皇寺成了文人墨客、贩夫走卒会聚之所。
为建隆福寺,花费数十万,意在争天下第一,有几架好藻井不奇怪。只是随着时间流逝,兴安与横行一时的安南太监们皆烟消云散,少有人知。倒是三架藻井以其艺术性,流传至今。时间击溃了曾经的煊赫,留下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