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评论员王彬
11月18日上午,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吉兴乡长太村出现疑似野生东北虎的行踪,一名60多岁的男性村民老赵被虎袭击后左手受伤。当天下午5时许,老赵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一则网传视频显示,疑似一只野生东北虎跑到农户门口,还试图冲撞该农户家的大铁门。据了解,勃利县公安局、林业和草原局、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及属地乡镇工作人员已在长太村持续追踪老虎行踪,现场还成立了临时指挥部,启用了数台无人机,以保障村民安全和更大范围地捕捉老虎踪迹。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野生东北虎数量多了,栖息地和活动范围也不断扩大。多年都没有东北虎出没的地方或者是东北虎种群非重点分布区,也开始出现东北虎的身影,并且进村伤人事件时有发生。在野生东北虎的绝对力量面前,人是“弱势群体”。神出鬼没的东北虎,让村民防不胜防,“安全感”也因此打了折扣。
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野生东北虎不同于一般的动物,其对人类的侵扰问题,也就更加棘手。如果是一头失控危险的疯牛,那击毙即可,但如果换做是东北虎,应对就不一样了。官方给出的说法是,非必要情况下不会击毙,除非它正在伤人。要有效预防和减轻人兽冲突的风险,确保“人虎安全”。
可是,四五百斤的东北虎,是一个“移动危险源”,跑一百米只需要几秒钟,再灵敏的人也反应不过来,躲避难度也是“地狱级”的。在这种情况下,做到“防范危险,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一点已实属不易,再要兼顾“保护东北虎”的追求,可谓“难上加难”。这无论是对政府相关部门、普通群众,还是对社会野生动物保护组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就算再难,也要迎难而上,努力做好这件事。因为这所守护的是我们的共同利益,践行的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难”也不等于无解,“坐以待毙”才是真的无解。“防范”和“保护”这两件事,并不是没有办法,只要找到门道,也可事半功倍。具体操作层面,当努力让红外相机监测预警的覆盖地与野生东北虎的真实活动范围,实现尽可能大的范围内重合,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适度扩大一些范围,只要野生东北虎一出现,相关部门和组织都能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并及时通报附近的村庄,让群众能够提前防备,赶紧回家不出门,避免无妄之灾。而对野生东北虎实现这样的最严密监测,对其也是一种保护。
还需要分析下野生东北虎走出传统栖息地的原因。有专家表示,因为栖息地质量不高,老虎能找到的食物偏少,因为“没得吃”就往外面走。给出的实质性建议是提升自然环境中的野生动物数量,特别是野猪等老虎的主要猎物。这个措施和加强红外相机监测预警结合在一起,就能大大减少甚至是避免野生东北虎对人类活动区域的侵扰以及对人类的伤害,是标本兼治、精准施策和源头治理的生动实践。
此外,对于可能有东北虎出没的人类活动区域,哪怕相关区域被东北虎侵扰的可能性只有1%,只要这个可能性存在,就必须要有警惕意识和防范能力。比如,应该做好预防和准备工作,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比如麻醉设备、防护用具、医疗急救药品等,要尽可能下沉到一线有需要的地方,宁可“备而无用”,不能“用时无备”。还得提升村民避险意识,加强相关宣传与培训。遇到东北虎时,“大喊大叫”和“转身就跑”等低级错误要避免,“凑热闹”的行为更是大忌,淡定后退,不要“眼对眼”才是正确的应对方法,在确保自身安全情况下,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
这些举措的共同点是,从兼顾“防范”和“保护”的立场出发,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都能切实有效落地,“避免人虎冲突,实现人虎和谐相处”的愿景也可成真。
伤人的老虎都不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