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11月20日电县城来的医生逐一给老年人体检,文艺志愿服务队演员唱起豫剧,志愿者帮村民洗衣和缝补……日前,在河南襄城县紫云镇雪楼村文化广场,老年人围坐一起,互道家长里短。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宋红昌蹲下身,给正在听戏理发的老年人修剪起了指甲。
宋红昌是许昌市人大代表、襄城县关爱老年人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2014年,他和友人一拍即合,成立了志愿服务队。给环卫工人送早餐,在十字路口协助疏导交通,为敬老院老年人包饺子……10年来,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服务1462期,走进247个村、社区。志愿队伍从起初的15人,发展到目前的4900余人。
志愿服务队是襄城县探索乡村“社区养老+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让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关键一环。据襄城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德强介绍,近年来,襄城县积极探索人大代表联络点与社区食堂、社区志愿服务点的有机结合,通过政府补助资金购置设备,无偿提供场地,水电气执行居民价格等优惠政策,争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老年助餐服务。
该县青云社区食堂由茨沟街道青云社区无偿提供场地,设施设备由政府给予补贴,由茨沟街道办委托襄城县关爱老年人协会进行市场化公益性经营,采用“政府补一点、企业捐一点、老年人掏一点、志愿干一点”的多元化资金筹集方式,不仅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还吸引了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实现了自我造血和可持续发展。
北大街社区食堂利用区位优势为临近小学的50余名孩子提供午托和午餐服务,进一步降低了运营成本并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学生的用餐问题,还为社区食堂带来了额外的收入。
湛北镇七里店社区食堂采用社会爱心人士捐赠+集体经济补充+社区志愿者义工运营模式,每个月免费给老年人理一次发,社区70岁以上老年人中午一元用餐,80余名社区老年人受益。
目前,该县茨沟街道青云社区、城关街道北大街社区食堂、湛北镇七里店社区等养老机构已经投入运营,为周边老年人提供便捷助餐服务,并通过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同时,这些机构还积极与周边的小学、医院等机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为将关爱和温暖传递给更多老年人,宋红昌还组织开设了“爱心午餐大篷车”服务项目。该项目采取“线上+线下、村部+社区、专业+志愿、制度+激励、宣传+创新”的5+N工作法,联动专业人士、共享优质资源,开展了一系列优质服务活动。
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端取餐食,向视力不好的老年人耐心介绍菜品内容,与孤独老年人聊天、讲故事……服务过程中,45名骨干志愿者带领4900名网络志愿者,通过大篷车+午餐+义诊+义剪+赋能的“1+5”模式,穿梭在襄城县的16个乡镇147个村、社区之间,行程达1900公里,惠及37000多名老年人,为50个村委送餐61750份。
“社区养老+志愿服务”的模式,为襄城老年人提供了全方位的关怀和服务。这一模式不仅满足了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价值,形成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经晓佳郑志磊李二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