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更科学,职工有干劲!常州创新“薪酬分配”,企业发展动能十足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11-21 11:07:22

2018年,常州率先在3家企业试点推行“职工(劳模)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如今,已有252家企业全力推行签订这项合同,覆盖15.19万名技术工人,累计创造经济效益5.78亿元,为职工发放创新奖励6000余万元,惠及职工63000多名。

这项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制度,促使分配更科学、职工有干劲、企业动能足,让职工与企业实现了双赢。

以技定薪,技高者多得

“以技定薪、技高者多得”的薪酬分配制度,是常州实施“产改”给职工带来的真正“红利”。

强力先端是2018年7月全市首批实施“常州市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的3家单位之一。在“专项集体合同”中,强力先端明确了对员工技术创新的奖励机制,分别设立了现场型、管理型、服务型、攻关型和创新型五类奖项。其中,员工对现有产品生产工艺或工程改进带来的利润增长,奖励金额为改进后给企业带来增值净利润的5%,计算周期为1年;“创新型”奖项视同研发项目给予奖励,奖励金额和比例从产生利润起计算,连续5年内,分别提取利润的10%、8%、6%、4%、2%。

强力先端生产技术科工艺工程师李莹莹告诉记者,今年,她因团队攻克“溶剂回套”项目拿到了项目创新奖励1万元,“现在,每个人都很重视自己身边的创新,由被动变主动,想方设法增产量、降成本”。

据统计,2023年,强力公司发放创新项目奖励53.47万元,受益职工135人次;发放研发项目奖励96.61万元,受益职工183人次。公司总经理恽鹏飞说:“科技创新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后劲。‘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在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的同时,提高了职工收入。这好比蛋糕和麻糕的关系,是员工的技术创新给企业多增加了一块‘麻糕’,而不是分企业的蛋糕,是双赢之策。”

多元激励,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常州积极鼓励企业实行“基本工资+绩效薪酬分配”制度,并探索技能津贴、项目奖金、技术入股等激励措施,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拥有5000多名员工、一线职工占比达76%的东方润安集团,2020年就探索发放以班组为单位的技术攻关奖、技能津贴等,并制定了《东方润安集团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该集体合同明确,对现有产品生产工艺或工程改进产生利润后的5年内,每年按照产生利润的5%进行奖励。

该公司员工刘超介绍:“我们攻关小组去年研发的‘T型钢轧制负差率提升’课题,使所有T型钢规格的负差率提升了1.85%,提高了机时产量和成材率,降低了吨钢加工费用,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综合效益。去年底,分厂和集团分别奖励团队50万元。”

截至目前,东方润安已发放这项奖励800多万元,惠及职工500余名。

科学培养,畅通职业发展通道

不断健全完善职工培养、使用、评价、保障等各环节的机制和模式,畅通职工成长发展通道,也是常州“产改”的一大特色。

李思盼、于俊文等一批在紧缺岗位上表现突出的优秀劳务派遣人员得以“转正”,成为中车常州车辆有限公司的“一分子”。该公司工会主席朱华锋说:“开辟劳务派遣人员转劳动合同制职工通道,是公司实施‘产改’后的一大举措。每年都选拔转正一批,激发他们的工作干劲。”

中车常州公司是省级“产改”试点企业,公司党委全面实施“匠才育成赋能”工程,全力打造“常辆特色”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公司还通过“羽燕、飞燕、海燕”三级成长“名师带高徒”培养模式,采用工种、工序、工位轮换方式,持续探索产业工人“练带锻用树”特色学徒制,培养一人多能多岗的人才梯队。近两年来,公司有20余名优秀产业工人走上了管理和技术岗位,产业工人完成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项目259项,实施精益改善和微改善项目1597件。

据悉,常州推行的“职工(劳模)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经验做法,已被写入《江苏省集体协商条例》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强力先端的职工技术创新协商案例还入选全国《集体协商十佳案例》。

(记者唐秋冰通讯员常工宣冯国连/文胡平/摄)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