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中国11月21日电(融媒体记者铁铮)中国传统园林的精华不仅是古人智慧的集成,也为百姓园林建设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风景园林文化传承与创新应用”专题论坛日前召开。中国园林研究、传统技艺实践、公共艺术创作、艺术策划策展等各领域专家们,从体系构建、技艺传承、设计创新、艺术跨界和时代响应等多个维度,就风景园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题进行跨界研讨。
论坛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传统园林保护和发展专委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历史专委会和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传统园林保护专委会主任委员、苏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贺风春,清华大学教授朱育帆,深圳市风景园林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于光宇主持论坛。
△夏成钢
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与实践研究院院长、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夏成钢说,依托地理学概念,中国传统风景园林可分为农耕、游牧和高寒3个传统体系。它们有着各自山水认知、营造与游览方式,有大中小三类空间形态。三体系逐渐相互渗透,产生新的园林形式。当代园林设计与研究需要重新认识梳理中国传统与史实。因为现有的园林传统叙事不能支撑实践需求,建立新的思想框架是一种补充。要重识传统,开拓中国园林新视野。
苏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周安忆报告的题目是“中国式浪漫:穿越时空的人文场景营造”。她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潮流。中国园林作为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正在以各种全新的方式演绎和诠释传统文化,浸润和滋养现代生活。她从古典园林的角度解读“中国式浪漫”的三大特征,结合雄安新区公园项目、荷兰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竹园、江南古镇更新等实践案例,探讨中国特色的人文空间在新时代城市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
设计师在现实的设计中,如何面对传统与现代园林的差异,又如何传承传统、形成自己的面貌?知了营造工作室主创设计师李昕在报告中说,在中国传统园林的营造中,山水骨架是园之基础。她以成都世园会深圳园等3个项目为例,阐释了现代假山设计与工程的实践。她说,只有深入研习传统园林,我们才有自己的根基,有自己的文化内核,才可能打造属于中国园林自己的面貌。
华东建筑集团景域园林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乔国栋说,园林行业面临一些客观困难和经济转型升级、人工智能与仿生机器人等新科技的冲击等一系列困境。以提质量为主导的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如何发挥园林的文化价值与精神价值,成为当下园林人需要认真面对的一个问题。他在报告中,通过对园林文化属性和精神属性的挖掘、梳理和总结,对园林精神及文化功能进行了阐述,对园林文化的传承、传播等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园林在养心、启智、怡情方面的功能与市场结合的新思路。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林广思教授在报告中,回顾了岭南庭园在南越和南汉时期的艺术成就,介绍了基于珠江三角洲的水系和潮汐的传统岭南庭园的营造特色,梳理了在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岭南庭园如何在现代建筑的影响下,产生了现代岭南庭园的营造技艺和特色。
深规院城市美学与公共艺术中心艺术总监、中国雕塑学会理事杨光说,生态雕塑作品不但倡导艺术与城市环境的融合、提升城市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也倡导对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与实践。通过使用天然和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瀚和文化创始合伙人、大地艺术节中国团队策划研究与传播负责人何海洋介绍了大地艺术节中国项目的实践。他说,大地艺术节通过在地化的艺术创作,以当代艺术语言,讲述当地的故事、传播本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举办地的文化价值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