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骆斌总会先到他的大棚里转上一圈。看着长势良好的红薯苗,他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当‘农民’就是停不下来,地里的苗,得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照料,每天要是不到地里看看,总觉得心里不踏实。”穿着整洁利落的骆斌乍看不像农民,但黝黑的皮肤是他长年累月在田间地头劳作的最好证明。
自从七年前,骆斌返乡创业一头扎进红薯地里,不仅引进脱毒红薯苗,成功解决了困扰很多陕西薯农的技术难题,而且,他因此成了国内秦薯5号这一红薯品种最大的种苗供应商,成了名副其实的“红薯大王”。
一次选择
在外闯荡多年一场意外后他决定返乡
今年35岁的骆斌是土生土长的临潼人,2007年中专一毕业,就到南方打工,电工、钳工、安装工……接触过很多行当。结婚后,他和妻子回到临潼,开过商店,卖过山地车,之后在乡镇上开了一家孕婴用品店,生意一直顺风顺水。在乡邻们眼中,他是一个有想法有闯劲的年轻人。
转折点出现在2017年,一场大火彻底将骆斌多年经营的心血付之一炬。刚扩充的门店、新进的一大批货、所有的积蓄,烧得干干净净。原本平静安逸的生活一下子被打破了,骆斌带着妻子住回到父母家里。
骆斌家里世代务农,到他父亲这一辈,家里已经有了十多亩地,地里种的全是本土红薯品种“秦薯5号”。起初,心里烦闷的骆斌经常拉着妻子到地里去干活,一天从早忙活到晚,慢慢的负面情绪就少了。
“以前为了能离开农村,专门学了建筑,跑到离家几千公里之外的地方找活干;为了生活得更好,自己又学着做生意。”骆斌说,现在又回到当初拼命想要逃离的地方,细细想来,熟悉的土地才是他最大的依靠,正是源自这甜蜜的“乡愁”,他做了一个郑重的决定——返乡,种红薯。
一次创业
引进脱毒红薯苗引领产业发展方向
相较于老一辈人专注于地里埋头苦干,骆斌认为,家里的红薯种植要想有所发展,必须突破瓶颈,首先要解决的,是当时所有薯农都面临的红薯病毒问题。
“以前种红薯,都是自己留种繁育薯苗,种出的红薯口感不好、产量不高,卖相也差,农户的收益很低。加上国外传入国内的病毒,对红薯的生产带来了灭顶之灾,减产不说甚至还可能绝收。”骆斌说,经过一番打听,他得知已有科研机构利用生物技术,能将红薯内的病毒清理出来,并培育出了无病毒的红薯种苗,可以恢复红薯优良种性,提高产量和品质。很快他就在网上查到了脱毒红薯苗的信息,果断赶到河北购买了回来。
骆斌成功引进脱毒红薯苗是在2018年,到了第二年,骆斌的红薯种植基地里就有几十亩地的红薯苗可以对外销售了。临潼当地和周边区县的种植户种出来收成也特别好,薯农们都赚到了钱。“那时候,我走到村里边,只要是用我们苗子的人,都争着把我叫到自己家里,问我‘喝水不?’还要给我做饭吃。”骆斌说,这些薯农让他有了成就感,也正是从那时起,他确定自己找到了想要坚守一生的事业。
骆斌认为,产品竞争激烈,不靠技术更新是会被市场淘汰的。于是,他与省、市农技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市农科院等单位合作,培育抗病毒性强的“原原种”(育种专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品种或亲本的最初一批种子,其纯度为100%),从一根试管苗开始,到现在,每年可以卖出五六千万株红薯苗,成了目前国内秦薯5号这一红薯品种最大的种苗供应商。每年4月开始,来自省内各个红薯种植区的薯农就开始下单订货,甚至还有来自河北、山西、河南的订单源源不断地涌来。他因此多次被中国甘薯产业博览会评选为“红薯大王”,成为引领红薯产业发展的领头人和风向标。
一个愿望
秦薯质量不断提升吸引更多“新农人”
现在,骆斌不仅自己赚到了钱,还解决了周边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
眼下,骆斌刚在基地里忙完收红薯不久,仓库内也整齐码放了500吨种薯,每天基地里都有一两百人工作。现在“这会儿还不算热闹。”骆斌的合伙人兼红薯种植基地的技术总工畅根喜笑着说,每年春天剪苗子的时候,有人负责剪、有人负责数数、扎捆、打包、装车,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一人一天至少还能挣二三百元。
返乡创业这几年来,骆斌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现在不仅在临潼有种苗基地,在空港新城、奥体中心也都有育种基地,面积达1700余亩,明年还将在咸阳市礼泉县建一个近2000亩的新基地。骆斌的返乡创业之路缘起于乡村,他却不打算止步于乡村,仍努力探索更多元化发展的可能性。随着红薯种植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他在利用红薯种植、育苗的空档期,种起了草莓、火龙果、哈密瓜、贝贝南瓜、绿叶蔬菜等。接下来,他打算丰富基地的业态,开展农业观光、采摘等项目。
对于未来,骆斌充满信心和期待。
“希望我的红薯产业能继续向前发展,并且引进一些智能化、机械化的先进设备,不断提升红薯及红薯苗的品质,带动行业发展。”骆斌说。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的第四年,越来越多像骆斌一样的青年返乡创业,为乡村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振兴,骆斌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新农人能够加入其中。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龚伟芳图/视频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