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初路、常府街、仙鹤门……薛冰新作细述南京地铁站名由来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11-21 23:09:10

自2005年南京开通第一条地铁线路,至今已近20年。日前,著名学者薛冰推出《彼此的抵达:南京地铁站名文化》,通过讲述南京17条地铁线、294个地铁站站名由来、历史沿革、风物胜景、名人趣事等,带领读者看尽金陵美景,感受南京3100年建城史的时空变迁与城市文脉发展。

保存历史印记,倾听地名里的六朝回响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而南京地铁站名注重延续、保存历史地名印记,及时吸纳城市发展的新鲜信息。

在S3号线中,从“吴侯街”站名,即可听到南京六朝时期的回响。这与当时崛起于江南的孙策被封为吴侯有关。其时,控制江东的孙策向汉廷进贡方物,曹操为了笼络孙策,向汉献帝上表奏准任命孙策为讨逆将军,加封吴侯。这也成为孙策、孙权兄弟积蓄力量、图谋更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孙策遇刺身亡后,其弟孙权继承其地位,不断扩大势力,直至建立吴国。

永初路、新亭路等也都与六朝有关。永初路中的“永初”,是南朝第一帝宋武帝刘裕的年号。新亭,即为濒临长江的交通道口的“新亭垒”,因山筑军垒,成为六朝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发生过多次重要战事。说到新亭,就会想起“新亭对泣”,东晋时南渡建康的中原士人常常在此聚会。

高桥门是南京明都城外郭十八座城门之一,因门外有高桥而得名。而高桥的历史则要追溯至南朝时期。据史料记载:“梁乱,庾信为建康令,守朱雀门,众溃,台城门已闭。信走,羁旅于此桥。”庾信《哀江南赋序》中的“下亭漂泊,高桥羁旅”说的正是这一段经历。后陈霸先和侯安曾在此激战,明初建外郭在此辟高桥门,以及发生在1937年12月的南京保卫战,等等,都说明此地的战略意义。

东起龙蟠中路复成桥、西至太平南路的常府街,因明初开平王常遇春府第在此而得名。复成桥西有复成仓,是明代重要的粮食、兵器仓库。20世纪初,诸多诗人喜爱青溪水岸风光,在此建造园墅,成为文人雅集胜地,附近的棉鞋营因此被人誉为“诗巷”。

构建游玩空间,跟着地铁看尽金陵美景

南京位于东南西北交汇处的地理位置,亦城亦乡的城市特质,以及深厚的历史底蕴,使其不断高居国内旅游热点城市排行榜前列。山峦起伏、水网密布、森林茂盛,秀丽的自然风景与丰富的人文景观交融映衬,这也使得访古、看风景,成为人们在南京旅游时的重要项目。

在薛冰看来,地铁就像一张网,不仅将古今金陵胜景一一连接起来,还把南京主城外围的“江宁八景”“高淳八景”“汤泉八景”“六合十二景”“中山八景”囊括其中,形成一个巨大的畅通无阻的游玩空间。比如,东山原名土山,东晋谢安长期隐居会稽东山,后赴建康主持朝政,在土山按会稽东山形式建造营墅,称东山、小东山。东山位于秦淮河东岸,由其衍生出的“东山秋月”后成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翠屏山是将军山余脉,因山色苍翠如画屏而得名,被游人誉为“南京九寨沟”。这里不但是南宋名将岳飞设伏兵大败金兀朮之地,也是明代开国功臣黔宁王沐英家族墓所在,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即出土于此。

南京作为六朝京畿之地,保留有大量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的历史遗存,散落分布于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南朝陵墓神道石刻,即是其中一大特色,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地铁2号线到学则路,即可前往萧宏石刻公园。作为梁武帝同父异母的弟弟,萧宏去世后备极哀荣,在其墓地发掘后,这里已成为周围居民休闲的一个好去处,不但环境清幽,还可看到充满了力量感的陵墓石刻。

深掘城市特性,展现南京长江两岸历史风貌

大江东去,长江总体是东西走向,但在芜湖、南京段,却成为南北走向,过了狮子山才折转向东。南京地铁建设的过程,再次向世人展现了南京作为跨江古都的历史。

南朝陈太建十一年,北周大军南下,占领淮南地区,改今六合东北区域为方州。这就有了今天南京地铁名中的“方州广场”。

浦口地区地处长江西岸,南京地铁“西江口”站,因旧有西江口村而得名。西江口相对的东岸渡口即大城冈,也就是今天的大胜关。元至正二十年,陈友谅率军抢夺应天,朱元璋在大城冈设伏兵,大胜陈友谅,改大城冈为大胜关。此外,明洪武年间,朱元璋还在今浦口地区东北设浦子口巡司,在西南设西江口巡司,可见此地为交通要冲、江防关隘。

古代屯垦分军屯和民屯,马骡圩则是长江北岸明代军屯遗址。最初的江畔荒滩被军队放牧所用,后牧场开垦成圩田,形成自然村,也就有了“马骡圩”村名,现已成为南京地铁S3号线的一座车站名。同样以村名命名地铁站名的,还有刘村站。刘村附近的落星山,又称落星墩、落星冈。东吴时曾在山上建落星楼,因落星山临大江,六朝时是军事重地,曾发生过多次战事。到了清代,此地曾以“星冈落石”之名列入“金陵四十八景”。

柳洲东路位于浦口区桥北地区,柳洲东路得名于小外江大柳洲。大柳洲原为江滩湿地,当时是柳树成荫。在南京历史上,无论是护城河边,还是秦淮河旁,抑或各个湖泊湿地,成行的柳树都曾是南京一景。

六合是南京市域内建置最早的地区。其时,楚国在此设棠邑,伍子胥的哥哥伍尚曾任棠邑大夫,是南京历史上最早留下姓名的地方官员。史载古棠邑有城,1961年在六合羊角山考古中曾发现大规模商周文化遗址,可能即棠邑古城遗址。南京地铁S8号线中有一雄州站。雄州是六合古称之一。南唐建都金陵,因其军事地位重要,更名为雄州。

留住城市记忆,细数鲜为人知的老地名

地铁的发展改变着城市,也改变着人们的城市记忆。自小在这座城市长大的薛冰,对此更是深有体会。

仙鹤门是明外郭十八门之一,此处有山,因东、西两峰形似仙鹤得名仙鹤山,山上有茶园和桃园,旧时每逢农历三月十六还有庙会。仙林地区自明代初年设双庙场草场,即军马牧场,清代被垦为农田;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成为仙林果树队、仙鹤门农场、仙林农牧场等。

贾西站因位于贾西村而得名,与贾东村相对。而贾东村据传始于明代,因有贾姓在此烧砖窑,名贾家窑。贾东、贾西现都属于西善桥街道油坊社区,这一带在明清时期正是手工业集聚地。今天,走在街道上,这样的历史信息已荡然无存。五塘广场,因在五塘村境内而得名。五塘村始建于1951年,原五百村和篆塘村部分居民迁此定居,两村取原名各一字组合成五塘村。平良大街,因位于平良村而得名,平良村始建于清代,初名凭良村,寓意“做人办事要凭良心”,后由谐音转为平良。

南京城中张府园附近有大市,而小市则在明都城神策门外。明清时期商贩进城前常在此歇息,渐成市场,俗称小市。小市与迈皋桥同属南京城北重镇,旧时流传南京地名有“三大不大,三小不小”,即大行宫不大,小行不小;大校场不大,小营不小;大香炉不大,小市不小。

老南京对孝陵卫的记忆,居然首推马陵瓜。孝陵卫在明代即盛产西瓜,据传是马皇后选种培植的,时称马陵瓜,俗称卫瓜。薛冰认为,这一带地势高爽透风,又属沙性土质,适宜西瓜生长,以致东郊产瓜皆称卫瓜。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就曾研发出多种西瓜良种,包括“陵园红”“陵园黄”“苏蜜一号”以及至今仍受欢迎的“8424”等。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

图片由出版方提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