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首个自动驾驶“跨江融合”环线近日正式上线,首个应用场景即是智慧环卫。而记者从南京市交通集团了解到,跨江融合将构建三道环线,嵌入四大主场景,从而在市级智能网联汽车云平台搭建下,实现“车路云一体化”的跨江应用。
三步走搭闭环,首道环线推出4条“聪明”路
11月18日起,应天大街长江隧道开启10余天的凌晨全封闭管养。20日凌晨隧道封闭后,一辆自动驾驶洗扫车缓缓驶入。车辆边扫边洗,把地面清理得干干净净。当前方出现人员,车辆还能自动停车。不过,记者注意到,在驾驶室位置,还坐着一位安全员。
“对于清洁车辆来说,自动驾驶需要人员坐在驾驶室内进行安全辅助,确保路上发生情况可以人工处置。”市交通集团运管集团安全员张云生说道。
据了解,2021年市交通集团就推出了过江隧道自动驾驶车辆清扫和智慧养护,只不过仅限于隧道内单循环。而此次首个跨江融合环线上线后,环卫车可在隧道、江北和江心洲实现循环清扫。
记者了解到,第一道环线即1.0阶段,自今年9月至明年3月,将构建4条总长约16.5公里的闭环路线,涵盖应天大街长江隧道、横江大道快速路、江心洲大桥、中新大道四条关键道路。主要建设内容是对道路进行智慧化升级,从而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聪明的路”。
首个环线建成后,第二道环线即2.0阶段,将新增3条总长约50公里的线路,包括环岛西路至环岛东路、中新大道及其横向交叉线、夹江隧道至中新大道连接线。第三道环线即3.0阶段,整合前两个阶段线路并增设扬子江大道北延线至定淮门长江隧道线路新线,从而形成两隧一桥及江心洲的完整闭环。
嵌入四大场景,无人驾驶将实现跨江接驳
今年7月,南京市入选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市交通集团作为市级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平台建设牵头单位,正在推进市级云控基础平台建设,逐步形成跨江融合、站城融合2个独具特色的应用环境。
“跨江融合”首个环线已经上线。作为南京市“车路云一体化”重要应用场景,除了智慧环卫,还会有什么场景?
市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慧环卫是“车路云一体化”体系赋能桥隧闭环路线的重要应用,将通过全域感知、智能决策、实时数据分析、智能作业调度和自动驾驶环卫车辆作业等功能,降低环卫工人作业强度,提升环卫作业质量。
除此之外,环线后续还将引入智慧接驳、智慧交通管理和智慧巡检等应用场景。如在10号线地铁站出口、横江大道及中新大道沿线站台设置智能接驳站点,部署无人驾驶接驳车。适配有人驾驶、辅助驾驶、无人驾驶等多种自动驾驶车型,打造固定线路接驳。
智慧交通管理则为江心洲大桥与应天大街隧道构建了交通事件实时检测模型,提高突然异常交通事件的自动识别率。同时,在江心洲的青奥森林公园、智立方、仁恒置地广场等半开放区域,还将实现巡逻执勤、全景监控、警告威慑、一键呼救等核心功能的智慧安防体系。
不仅自动驾驶车辆过江时可以与云平台交互,未来普通汽车也可以通过安装车端设备等方式接收更多“车路云”一体化信息,让驾驶变得更聪明。
搭好“云平台”,服务自动驾驶全域开放
云控平台是智能网联汽车运行的基础,它实现了相关的智慧道路、智能汽车的数据信息交互,从而助力“一朵云”管理路上车。让车辆与路端、云端协同,并打破信息孤岛与区域界限。
市交通集团正依托强大的智能网联云控基础平台,将跨江融合环境中的路侧感知数据、智能网联车辆数据等智慧元素巧妙融合。
大屏业务系统犹如“智慧大脑”,实时接收并展示来自路侧设备、车辆以及交通状态的各种信息,让管理部门对交通状况了如指掌;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监测平台,能够实现自我监测、自我预警,帮助管理部门及时发现和处理交通问题。
据了解,市级云控平台今年底将初步建成,并率先接入建邺区、江宁开发区等核心示范应用区,开放测试应用。根据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我市智慧道路交通信号机联网率将超过97%。到2026年底,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在全市域开放,届时,自动驾驶也将打破现有区域限制,在全市能够畅行。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何钢
图片:市交通集团运管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