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1月21日讯“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11月的长沙,在岳麓山脚下,一位清秀的击鼓者,手舞足蹈,鼓声时而激越,时而悠扬;听鼓者,热血奔涌,赞不绝口。
自幼打鼓,天赋异禀
拜师学习所有的武术鼓和花鼓舞
击鼓者是位“90后”湘西姑娘肖纳姣,她出生在湘西州保靖县葫芦镇一个苗族集聚村,村里有着浓厚的苗族传统文化氛围。
“我自幼就喜欢打鼓。”回忆与苗鼓结缘的往事,肖纳姣表示,母亲与外婆都是打鼓能手,好奇之余她也会拿着鼓棒学习,慢慢地对苗鼓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
2005年起,肖纳姣凭着打鼓的爱好与超高的天赋,开始担任葫芦中学首批苗鼓队的队长,2006年她正式拜同镇的非遗传承人龙梅翠为师傅,陆续学习了保靖县所有的武术鼓和花鼓舞。
但为了赚钱给母亲治病,肖纳姣初二便选择辍学打工,去张家界打鼓演出、南下广州做流水线工人、回村上山种茶采茶……
在照顾母亲生病的那几年里,村里时常会举行打鼓活动,每次母亲都要她去展示一下。不管多久没打了,只要拿起鼓棒肖纳姣就能打得出来,而且每次都能得到村里人的一众好评。
勤学苦练,精进技艺
从乡村小舞台登上国际大舞台
龙梅翠师傅得知肖纳姣回村后,立即拉着她回归自己的苗鼓队,不仅系统地传授她技艺,也开始带着她进行一些演出。
2013年肖纳姣第一次参加德夯鼓王争霸赛,她耗时一个多月,精心采撷农村丰收场景的元素,自编一套别具韵味的《金穗鼓》,首次参赛就拿到优秀奖,给了她莫大的鼓舞。
“我原本打鼓轻柔有余,刚劲不足,在龙师傅地教导下,我勤学苦练,学会了从内发力,使自己打鼓刚柔并济,不仅展现出苗族人的坚强与刚毅,也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2021年,通过层层选拔,肖纳姣被著名音乐人阿朵选入苗族三姨队,不仅拍摄了《天生傲鼓》的MV,还从乡镇上的小舞台,登上了湖南卫视的大舞台。
“同年,我第一次坐飞机去往天津,参与‘潮起中国’非遗换新夜的节目演出,最终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肖纳姣的见识和眼界,就是在一次次的演出中,得以拓宽和丰富。
回归师门,教学传技
创新将苗鼓与现代音乐相结合
近年来,肖纳姣虽然在湘西小有名气,商演不断,但依然选择回归龙梅翠师傅身旁。她和师傅在吉首开办黛丫黛勾苗鼓传习所,积极传播苗族鼓舞文化,也跟着师傅出去教学生,去过北京、上海、深圳、天津、酒泉等全国20多个城市。
“表演打鼓和教授技艺真的有很大差别,如何把一套鼓完整规范地教给无基础的人,是我一直在做的功课。”肖纳姣坦言自己虽然学历不高,却很喜欢当老师,一招一式,一击一打,通过言传身教,手把手教学,让学员学有所成、学有所得。
“我们苗鼓人喜鼓、爱鼓、敬鼓,传承和弘扬苗鼓文化是我的责任和使命。”每每说起自己的热爱,肖纳姣满是激情。在龙梅翠师傅的带领下,她传授并教学苗鼓学员上百人,也在苗鼓的道路上多次获得大奖。
同时,多年的打鼓经验,让肖纳姣发现传统的苗鼓不能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她在传统苗鼓技法的基础上,突破既有局限,不断创新发展,并尝试将一些古风音乐与苗鼓巧妙结合,寻找苗鼓创造性传承的切入口。
线上传播,转战长沙
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苗鼓爱上苗鼓
意识到非遗线下推广的局限性,肖纳姣看到了短视频平台的风口,2019年底,她自学视频拍摄、剪辑与直播,开始将自己创新打苗鼓的视频上传至网络,受到网友们的追捧和喜爱。如今她的抖音账号拥有2.7万粉丝,发布苗鼓作品近500个,获赞40余万。
“湘西地区,苗鼓多作为迎宾,只在舞台下表演,而我就想要把苗鼓搬上大舞台去,把苗鼓的价值给争回来。”今年10月底,肖纳姣选择来到长沙闯荡,在长沙星梦新媒体孵化基地创办了一个黛丫黛勾苗鼓传习所。
“今年计划免费培养一百名苗鼓爱好者,10-60岁都可以,只要大家有时间都可以来学鼓,随时欢迎!”每晚7-9点,肖纳姣都会在直播间对每一个网友承诺,她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年轻一代的同胞关注苗鼓,为了将苗鼓传播得更远更广。
未来,肖纳姣想以青年人的视角、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探寻传统非遗苗鼓在日新月异的潮流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借助长沙中小学的“非遗进校园”课后服务,推进苗鼓项目进校园、进班级、进课堂,培育一批苗鼓特色校、基地校,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苗鼓,爱上苗鼓。(以上图片均由采访对象提供)